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鋼鐵行業可謂是利好頻出,如新一輪“鐵公基”項目及一批超大型工業項目的放行、家電汽車補貼刺激消費、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等等。
而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也呼聲漸高。這些利好因素的出現,無疑讓低迷已久的鋼鐵市場突然出現了預期扭轉的希望。
在諸多利好面前,多地鋼材報價均出現拉漲。
那么,到底是鋼鐵市場迎來了轉機,還是曇花一現的階段性行情?利好因素對于鋼市的刺激程度,和利好的持續性又將如何?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拉漲的也許只是信心
近一段時間,持續而至的鋼市利好,以及對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的預期,使得鋼市信心大振,多地鋼材報價均出現拉漲,廠家出貨情況有所好轉。
但是,就目前而言,政策的實際效果仍有待時間驗證。
面對稍有漲勢的鋼材價格,鋼貿商并不是很樂觀。是他們跌怕了,還是這波上漲本來就根基不牢?“雖然利好因素帶來的預期很好,但如果終端需求還是半死不活,我們怎么樂觀得起來?”唐山永祥鋼材市場一位貿易商對記者表示,利好因素的出現,只是提振了市場信心而已,使低價拋貨的人逐步減少。不過,終端需求恢復也需較長時間,預計短期內難以改變需求跟不上的現實。
有分析師認為,這段時間的低迷期,讓商家心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多數商家對后市信心依舊不大。
目前,最根本的問題是國內市場整體需求依然低迷。在供求失衡的國內鋼市,如果真實需求無法及時跟進,所謂的“利好”因素很容易被消解。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赫榮亮認為,這些利好因素,雖然對鋼市帶來了不小的鼓舞,但是熱鬧過后卻發現,市場面基本沒有受到正面影響。要影響市場,必須消化庫存,而當前這些項目還尚未真正落實,沒有涉及到鋼材消耗方面,也就只能在市場信心上帶來些許好轉,對實際情況并沒有推動。
警惕虛假繁榮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利好因素帶來的價格上漲并非是什么好事。
唐山的一位貿易商表示,理智的商家應該都明白,鋼材市場真正的好轉要看下游需求,可以說,需求不發力,一切都是瞎折騰。在需求短期內難以釋放的背景下,如果大家都追漲,大量囤積庫存的話,過一段時間市場恢復冷靜后,采購商手里的貨賣不動,預計價格可能會跌得更慘。
而據記者的了解,目前進貨的都是中間采購商,終端根本沒什么反應。廠家出貨比較容易,而貿易商的出貨依舊不理想。也就是說,利好因素帶來的只是鋼廠、鋼貿商的拉漲,下游根本不為利好所動。
由此可見,產能過剩而需求未跟進,導致供求矛盾依然存在,市場難以好轉。這是目前鋼市最主要的難題,僅靠短暫的利好是完全無濟于事的,治標不治本的措施,醫治不了市場的根本傷病,也難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現在的貿易商,很多都把希望寄托于國家政策,這無異于坐在原地等死。所有的利好因素,充其量也就只能起到個促進作用。而行業或企業發展的根本,還是在于他們自身。而他們卻不做調整,妄想完全依靠政策刺激,這太天真了。”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主動調整才是發展根本
眾所周知,所有的利好因素都會有一個持續周期,一旦時限到了,刺激政策退出市場,市場又會回歸于平靜,很難支撐行業的長期發展。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在市場如此不濟的情況下,全國粗鋼產量仍然居高不下,全國粗鋼日均產量依然維持在200萬噸以上的水平。與此同時,據統計數據顯示,5月中旬,中鋼協會員企業庫存已經上升到了1210萬噸,創歷史新高,后期供需壓力依然嚴重。
對此,行業分析師認為,對于當前原材料下跌、粗鋼日產不斷高企、需求不見起色的供需失衡的鋼市來說,如果要實現鋼價反轉,鋼廠必須要減產,這或許是決定鋼市的一個必備的關鍵因素。
分析師認為,供需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當供過于求時,想要恢復到正常的市場運行規律,在需求方面使不上力的時候,降低供應似乎成了惟一的渠道。
目前,鋼價要想實現真正的反轉,惟有在下游需求有效釋放的同時,上游鋼廠降低產能,維持一定程度上的供求平衡,否則鋼價只能在需求、消息面等方面的影響下不斷反復震蕩。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鋼鐵行業的健康發展,需全行業從自身做起,主動調整。從長遠來看,鋼廠的持續減產行為所帶來的利好,要遠遠大于短期的刺激政策。
據了解,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唐山地區高爐開工率有所下降,鋼廠主動減產行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