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是最重要的基礎工業,是其他工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有了鋼鐵,就使得中國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成為可能。同時,鋼鐵工業的發展也有賴于煤炭工業、采掘工業、冶金工業、動力、運輸等工業部門的發展。由于鋼鐵工業與其他工業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許多國家都把發展鋼鐵工業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這種發展與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互相協調起來,保持正常的比例關系。針對此塊精英人才,也是目前我國最稀缺的,目前收納鋼鐵人才較多的有鋼鐵英才網,是鋼鐵行業人才的一個專業性招聘、求職網站。
2006年中國鋼鐵工業快速發展,在總產量達到4億噸的同時,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不斷發展,行業效益明顯提高。但落后產能淘汰工作進展緩慢和對國內資源、能源、環境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等問題值得高度關注。2006年全年產鋼41787萬噸,同比增加6538萬噸,增長18.5%;產生鐵40417萬噸,增長19.8%;產鋼材46685萬噸,增長24.5%。分地區看,河北、江蘇、遼寧、山東產量增幅最快,四省產量合計占全國近一半。分企業看,鞍鋼集團(2256萬噸)、寶鋼(2253萬噸)、唐鋼(1906萬噸)、沙鋼(1463萬噸)、武鋼(1376萬噸)、濟鋼(1124萬噸)、馬鋼(1091萬噸)、萊鋼(1079萬噸)、首鋼(1055萬噸)等9家鋼鐵企業年產鋼超過1000萬噸;重點鋼鐵企業產鋼33571萬噸,增長15.2%,占全國比重為80.2%,比上年下降2.3個百分點。
2006年1-12月,中國鋼鐵行業完成累計工業總產值492,244,1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56%;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496,471,51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64;實現累計利潤總額24,086,18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3%;累計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719,629千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截止2006年底,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391個,其中虧損企業76個,虧損面為19.4%。
2007年上半年,中國鋼鐵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51.6億元,同比增長8.4%,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低17.5個百分點。從投資結構分析,在投資方向上,上半年煉鐵項目投資占7.82%,煉鋼項目占32.24%,鋼材深加工項目占59.94%,資金投放明顯向后部深加工工序轉移;在投資項目上,上半年10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占59.2%,1億元至10億元項目占26.4%,5000萬元至1億元項目占5.7%,5000萬元以下項目占9.1%,投資項目向大型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在投資的資金來源上,上半年企業自籌資金占82.1%,國內銀行貸款占12.3%,利用外資占1.8%,國家預算內資金占0.1%,其他來源占3.7%,說明企業自我改造發展的投資能力增強;上半年投資完成項目新增生產能力,煉鐵1201萬噸、煉鋼976萬噸、熱軋945萬噸、冷軋262萬噸,新產能增長已明顯放緩。
2007年上半年鋼鐵產量總體呈高增長狀態。1-6月,中國共生產粗鋼23758.06萬噸,同比增長18.92%;生產鋼材27024.67萬噸,同比增長23.93%。值得指出的是,一季度與二季度鋼鐵產量增長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一季度鋼鐵產量飛速增長的基礎上,由于二季度國家相繼出臺多項宏觀調控措施,二季度鋼鐵產量增長趨勢與一季度相比大大放緩。這一趨勢將維持到下半年。
鋼鐵行業是近年來中國宏觀調控的重點行業之一,2004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遏制投資膨脹、收緊土地和信貸閘門的措施。2005年頒布了《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指導規范鋼鐵產業發展。2006年國家更是頻頻出臺各項政策措施,概括來說,主要包括淘汰落后產能、規范外資并購及調整出口稅收等三方面,這些政策措施的頒布實施對中國鋼鐵行業具有深遠影響。
在內需拉動下,未來3年可能是中國鋼鐵行業最佳發展機遇期;而在未來9年內,中國鋼材的實際需求增長將保持年均7.57%的增速。預計中南地區將成為未來中國鋼鐵產品需求最具潛力的區域,武鋼、鞍鋼是最受益于下游行業需求增長的企業。未來5年鋼材消費品種將發生變化,建筑行業和資源能源行業的需求所占比例將有所下降,而機械、輕工和汽車等行業需求所占比例將有所上升。預計2012年后,中國鋼材需求將在一段時間里保持相對低速的增長,在2020年前后則有望達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