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50AY60油田排油泵價格
AY型油泵系列是在老Y型油泵系列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并重新設計的。AY油泵是為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盡快地適應以節能為中心的設備更新換代而發展的新產品,AY型油泵具有以下幾大特點:
AY油泵軸承體部件將原來的35,50,60軸承體分別用45,55,70軸承體,提高了可靠性。
AY油泵水力過流部件采用了節能泵的水力模型,平均比老Y型油泵的效率高5-8%。
為保持繼承性,AY型油泵的結構型式、安裝尺寸、性能參數范圍保持與Y型油泵相同,便于老裝置更新改造。
AY型油泵的零部件通用化程度高,通標件為幾個系列產品共用。
選材精煉,主題以Ⅱ、Ⅲ類材料為主,軸承體等零件增加為鑄鋼、鑄鐵兩種,為寒冷地區、露天使用以及船用提供了有利條件。
軸承有空氣冷、風扇冷、水冷三種,根據泵的不同使用溫度選用。其中風扇冷尤為適用于缺水或水質差的地區。

二、AY油泵 主要性能參數
型號 Pump size |
流量 Capacity Q M3/h |
揚程 Head H m |
轉速 Speed N r/min |
效率 Eff. % |
汽蝕余量 NPSH M |
軸功率 Input Pa kw |
Motor配帶電機 |
泵重 Weight Of pump Kg |
附 注 |
|
型號 Size |
功率 Power kw |
|||||||||
40AY40×2 | 6.25 | 80 | 2950 | 31 | 2.7 | 4.4 | YB132S2-2 | 7.5 | 163 | |
40AY40×2A | 5.85 | 70 | 2950 | 31 | 2.7 | 3.6 | YB132S1-2 | 5.5 | ||
40AY40×2B | 5.4 | 60 | 2950 | 31 | 2.5 | 2.85 | YB112M-2 | 4 | ||
40AY40×2C | 4.9 | 50 | 2950 | 31 | 2.5 | 2.17 | YB100L-2 | 3 | ||
50AY60 | 12.5 | 70 | 2950 | 42 | 2.9 | 5.67 | YB132S2-2 | 7.5 | 130 | |
50AY60A | 11.2 | 53 | 2950 | 39 | 2.9 | 4.1 | YB132S1-2 | 5.5 | ||
50AY60B | 9.9 | 39 | 2950 | 37 | 2.8 | 2.8 | YB 112M-2 | 4 | ||
50AY60×2 | 12.5 | 120 | 2950 | 37 | 2 | 11 | YB160M2-2 | 15 | 210 | |
50AY60×2A | 12 | 105 | 2950 | 36 | 2 | 9.5 | YB160M2-2 | 15 | ||
50AY60×2B | 11 | 90 | 2950 | 35 | 1.9 | 7.7 | YB160M1-2 | 11 | ||
50AY60×2C | 10 | 76 | 2950 | 35 | 1.7 | 6 | YB160M1-2 | 11 | ||
65AY60 | 25 | 60 | 2950 | 56 | 3.1 | 7.3 | YB160M1-2 | 11 | 170 | |
65AY60A | 22.5 | 49 | 2950 | 54 | 2.8 | 5.6 | YB 132S2-2 | 7.5 | ||
65AY60B | 20 | 37.5 | 2950 | 52 | 2.5 | 3.9 | YB 132S1-2 | 5.5 | ||
65AY100 | 25 | 110 | 2950 | 47 | 3 | 15.9 | YB1 80M-2 | 22 | 190 | |
65AY100A | 23 | 91 | 2950 | 46 | 2.9 | 12.5 | YB 160L-2 | 18.5 |
在意大利奈米湖發現的一艘建造于公元前40年的古羅馬船只上,發現了早期的球軸承的實例:一個木制球軸承是用來支撐旋轉桌面。據說列昂納多·達·芬奇在1500年左右曾經對一種球軸承進行過描述。球軸承的各種不成熟因素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球之間會發生碰撞,造成額外的摩擦。但是可以通過把球放進一個個小籠里防止這種現象。17世紀,伽利略對“籠裝球”的球軸承做過早的描述。十七世紀末,
1883年,弗里德里希·費舍爾提出了使用合適的生產機器磨制大小相同、圓度準確的鋼球的主張,奠定了軸承工業的基礎。
軸承 行業概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規模(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企業共有1416家企業,
當前我國軸承行業主要面臨三大突出問題:分別是行業生產集中度低、研發和創新能力低、制造技術水平低。
,行業生產集中度低。在全世界軸承約300億美元的銷售額中,世界8大跨國公司占75%~80%。德國兩大公司占其全國總量的90%,日本5家占其全國總量的90%,美國1家占其全國總量的56%。而我國瓦軸等10家的軸承企業,
第二,研發和創新能力低。全行業基礎理論研究弱,參與國際標準制訂力度弱,少原創技術,少專利產品。
當前我們的設計和制造技術基本上是模仿,產品開發能力低,表現在:雖然對國內主機的配套率達到80%,但高速鐵路客車、中高檔轎車、計算機、空調器、高水平軋機等重要主機的配套和維修軸承,基本上靠進口。
第三,制造技術水平低。我國軸承工業制造工藝和工藝裝備技術發展緩慢,車加工數控率低,磨加工自動化水平低,全國僅有200多條自動生產線。對軸承壽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的先進熱處理工藝和裝備,如控制氣氛保護加熱、雙細化、貝氏體淬火等覆蓋率低,許多技術難題攻關未能取得突破。軸承鋼新鋼種的研發,鋼材質量的提高,潤滑、冷卻、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關技術的研發,尚不能適應軸承產品水平和質量提高的要求。因而造成工序能力指數低,一致性差,產品加工尺寸離散度大,產品內在質量不穩定而影響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