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醫藥制造業不斷受到標準化監管。目前,制藥企業的生產風險已經延伸到上游的設備供應商。因此,未來我國制藥機械設備企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整個行業將進入產能調整、智能化升級的新階段。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王學恭公開指出,2016年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接近3萬億,增速達10.6%,僅次于汽車制造業。可見我國制藥設備行業的前景依然十分可觀,藥機企業設備應該抓住市場機遇,樹立良好的心態應對未來會出現的風險。
在國家新版GMP標準的帶動下,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面臨新挑戰,傳統的高污染、高耗能、高風險的藥機設備逐漸被淘汰,這也給國內許多中小型企業帶來生存危機感與轉型的難關。隨著智能制造理念的推進,業內人士表示,在工業4.0的大潮之下,制藥裝備行業迎來發展的良好時機,而如何平衡創新和成本、品質和價格之間的關系,將會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
筆者了解到,在新版GMP認證的帶動下,中國制藥裝備行業已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中高端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例如楚天科技、東富龍等國內較為知名的藥機企業從未停止過技術的專研與產品的改進升級,也在國外市場上贏得一定的立足空間。
專家表示,醫藥行業涉及人民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其生產和經營受到國家嚴格的管控,均需要相應資質,如生產需要GMP資質,銷售需要GSP資質等。而如今,我國很多制藥機械設備企業為了追求眼前短期的利益,未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和要求從事生產和制造(如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投料不足、員工操作是否規范或衛生情況是否合規等),推出的設備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既欺騙了客戶,又擾亂了制藥機械設備市場的穩定發展。
產品質量決定企業品牌力量。國內市場也有出現全力打造國產設備的企業,雖從技術上完全能夠實現進口替代,但在耐用性或其他一些部件細節上,這些國產設備的提升空間不大。此外,一直以來,我國藥企對國外先進產品的依賴性很大,認為國外的設備比國內的更為優良,因此要想改變國產設備長久“失寵”的狀態,國產藥機企業還需要在設備上“精益求精”,勇于挑戰。
隨著國家政策鼓勵“脫虛向實”,智能制造領域獲得更多支持,開始引起投資機構,甚至產業資本的關注。例如,5月2日楚天科技發布公告稱,和長沙楚天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湖南澎湃股權投資管理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收購德國Romaco Holding GmbH75.1%的股權,作價1.001億歐元。該動作將使得楚天科技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更好的發展。
目前,制藥設備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日趨白熱化,隨著且新版GMP標準的提高,制藥設備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產業整合的機遇或將到來。在此大背景下,未來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的投資機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圍繞行業龍頭進行1+N式的整合;二是著重挑選自主創新能力強、同質化程度低、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企業。
筆者認為,時代是不斷發展的,制藥機械設備行業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未來將進入產能調整、智能化升級的新階段。在機遇與挑戰共存的背景下,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應該抓住時機,及時轉型,推出符合GMP標準的高智能化、高效率的制藥設備,助力制藥行業發展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