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永隆泉”燒鍋到了嘉慶年間,遭到了胡子的搶掠,糧食及酒被洗劫一空,元氣大傷,瀕臨破產。當時的掌柜張嘉久得到黑老太太的點化,發私帖集資才度過了難關。股東們知道燒鍋行業的利潤,當然不會錯過這個發大財的機會,一致決定擴大生產。他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造酒海,如果再像以前那樣用陶缸、瓷缸裝酒,顯然不夠用。張嘉久和幾位財東們商議,打算造幾只大的酒海,每只能盛個萬八千斤的。
所謂酒海就是盛酒用的家什。酒燒出來后,要放到酒海里窖藏。可別小看這盛酒的家伙,這里面可是大有講究的。
造酒海的材料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紅松木的,比如道光廿五的酒海,是用傳統工藝卯榫咬合制成的大柜子,四角用牛皮加鉚釘包角,內壁表層用桑皮宣紙,以鹿血、蛋清、蜂蠟等幾種有機物調和裱糊而成;一種是用特殊的荊條編制的,比如西鳳酒海。釀酒師先用荊條編成個大酒簍,酒簍內用雞蛋清合成粘合劑,以上等白棉布裹糊酒簍內壁,并在白棉布干透之后,再以麻紙進行上百層的裱糊,而每一層的麻紙裱糊均需要在上一層麻紙自然晾干之后才能進行,最后再以菜油、蜂蠟等涂封。因此,哪一種酒海的制作,都要歷經繁復的精工細琢,都要耗去釀酒師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