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陜西省延安市,地處黃土高原,全市溝壑約占總土地面積的39%。為增加耕地面積、減少當地水土流失,2012年延安市啟動了以治溝造地為主的生態修復工程。自然資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圖院與陜西省土地整治中心,將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引入項目監管驗收中,加快相符復核進度,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同期】自然資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圖院土地工程中心副主任 武琳
我們是搭載的是五鏡頭的無人機,這是為了就是做這個就是三維立體的影像。因為你拍照的話,你只是向上拍的話,只能看到它一張一張一張的,是放到正射的影像,你沒有辦法去觀察到它的側面,搭載這個側面的這個一定的這個傾斜角度的(鏡頭),就是為了觀察它周圍的地勢情況,然后就是做出來這個三維影像的這個數據。
【解說】針對延安地區復雜地貌和不同地形,制圖院分別選用固定翼無人機、旋翼無人機和小型無人機進行監測,并通過全景相機背包式三維激光掃描儀進行精準制圖,通過不同機型無人機組合作業方式進行土地工程量復核,經測算該方式可提升工作效率約30%。
【同期】自然資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圖院土地工程中心副主任 武琳
大面積的區域我們選用固定翼的無人機,然后小型的就是小區域,因為它這個溝道內比較分散,有的可能就一兩片地,面積不大,我們就選用這個旋翼的,小型的旋翼機。
【解說】據統計,該院共參與并通過驗收治溝造地國土整治復核項目67個,占總項目的34%。其中,2019年項目34個。共復核建設規模約20萬畝,分布于延安市13個區縣。通過制圖院參與的一系列工作,延安市治溝造地工程取得了重要成果,當地可耕作土地面積明顯增加,土地糧食產量得到提升,緩解了退耕還林帶來的耕地面積減少問題。
【同期】自然資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圖院土地工程中心副主任 武琳
把耕地的這個面積跟耕地的質量提升上去,讓農民就在溝道內進行糧食的耕作,然后保證他們的口糧,這樣的話,能把這個退耕還林的成果穩固住,所以說這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東西,所以他們一般說是這個治溝造地是退耕還林的姊妹篇,就是這么一個關系。
紀若晨 王潮 陜西延安報道
責任編輯:【李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