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了解,不少家長對小孩發熱十分畏懼,存在一些誤區,以為發熱能把孩子腦子燒壞,需要趕緊降溫才行,著急亂用藥或亂用些偏方,結果幫了倒忙。
誤區一:隨意輸液
有的人認為,輸液降溫效果快,還可以補充水分,所以小兒一發熱,主動要求輸液。其實,雖然輸液見效快,但也有不少不良反應,小病大治還會讓孩子體質變差,形成依賴性,不利于康復。
誤區二:盲目用退燒藥
有的人認為,小孩一發熱,立即就用退熱藥來快速退溫,才利于小孩健康。其實,發熱只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本身。發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是人體內發生免疫反應的體現,它能增加免疫系統中吞噬細胞的活性。
人體由升高體溫來調動自身的防御系統,抑制病菌的復制和繁殖(一般來說,病菌在39℃以上時就會死亡),從而縮短疾病時間。
正確做法: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精神狀態好,能吃能玩能睡,家長不必過于緊張,也不要急著使用退燒藥。如果孩子出現精神萎靡、異常煩躁或其他急性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按醫囑適當給予退熱藥。
當患兒體溫過高,超過38.5℃時,通常需要利用藥物幫助患兒退熱,家長可在醫生指導下給患兒服用退熱藥。比如3個月左右的患兒,可服用安全性較高的對乙酰氨基酚退燒;6個月以上的患兒,可服用布洛芬退燒。用藥期間,家長需要嚴格按照醫生叮囑,按時、按量給患兒用藥。
1.兒童用藥易引發藥物的不良反應,比如異常反應
3.兒童輸液過多引起人體的免疫下降
5.輸液過程中兒童會受到驚嚇緊張
臨床輸液港經常人滿為患,且兒童和老人的數量占比較高,由此可見,由傳統的輸液港模式轉換為新型物理降溫港模式,效益可觀。并隨著越來越多的專家人士對輸液的不提倡和政策趨勢,也體現出物理降溫港的價值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