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員、市人資環建委主任周正宇在今年年初的市十三屆四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加強居住小區機動車充電樁建設的提案。市城管委在提案答復時表示,北京市將力爭用3年的時間大幅提升充電服務水平。
現狀:8個環節卡著小區裝充電樁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充電樁約23.32萬個,其中私人自用領域累計建成充電樁約17.72萬個,配建比約為60%,私人電動汽車充電樁占比約為60%,仍有40%的用戶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特別是老舊小區。
“如果一個環節卡殼,就能導致充電樁安裝整體擱置,難以推進。”周正宇說,目前居住小區無論是個人或是公共機動車充電樁分布不足、充電不便的問題越來越凸顯。他分析說,影響居住小區申請安裝機動車充電樁比較困難主要涉及8個環節的問題,包括個人車位的屬性問題,擬建位置的土地性質和安全性評估問題,小區變壓器容量問題,線路選線問題,施工安裝問題,小區道路和綠地的開挖與恢復問題,日常使用和安全保障問題以及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的手續問題。
委員建議:分類指導和推進有效緩解居民充電需求
周正宇說,北京市已于2012年碳達峰,下一步將提前進入碳中和的規劃與實施階段。新能源電動車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而電動機動車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將是新能源車的主體。隨著電動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以及向無車家庭傾斜配置的實施,對居住小區安裝充電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要求,應加強這方面工作的統籌推進力度,破解這一難題。
周正宇建議,市城市管理、住建部門與區、街道、社區聯合開展工作,按照社區黨建的原則,破解難題,加強統籌推進力度,可考慮開展三年專項行動,推動居住區充電樁安裝工作有明顯的改善。要分類指導和推進,對個人申請能滿足條件安裝的應積極支持,做到“能裝盡裝”;對一時難以滿足個人安裝條件的小區,可考慮積極推進小區內公共充電樁的建設,由社區、業委會和物業作為一項任務,積極作為,在選址、數量、供電、施工、資金、運行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套閉環的機制,有效緩解居民的充電需求。
市城管委:用3年時間大幅提升充電服務水平
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北京市已經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充電基礎設施管理的工作方案》,會同市有關部門、各區政府統籌推進全市充電設施建設管理工作,力爭用3年的時間大幅提升充電服務水平,按照“優化布局保增量、規范管理活存量、問題導向補短板”工作思路,滿足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充電需求。
對新建居住類建筑,根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設計標準》要求,督促開發建設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按照配建停車位的18%建設充電設施、100%規劃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并對具有固定停車位及電源條件的小區,配合市經信局督促電動汽車生產企業(含4S店)落實責任,按照相關規范組織建設私人自用充電設施,推進有固定停車位的車主做到“應裝盡裝”。
對無固定停車位、有電源條件的小區組織充電設施建設運營企業與物業服務企業(房屋管理單位)、車位產權方等開展多方合作共贏的市場化模式,推進居住區公用充電設施建設。目前本市在小區內建成的公共充電設施約6935個,為小區住戶及周邊用戶提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
下一步市城管委將結合居住區充電需求、電力條件等情況,組織供電公司及有關單位,開展有序充電、源網荷儲、V2G、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及綠電交易等車網互動小區示范,鼓勵充電樁企業、電動汽車企業、第三方平臺企業等單位聚合電動汽車用戶,與電網企業達成有序充電管理協議,由電網企業發出負荷調控指令、充電樁企業等單位響應參與有序充電調控,推動“削峰填谷”,讓車主享受低谷電價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