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顯著提升輸變電設備運維管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上海電力科學研究院(上海電科院)自2019年起深入研究輸變電設備物聯感知體系的關鍵技術,成功開發了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平臺,并逐步將相關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到實際場景中。
上海電科院以220千伏青虹變電站為試點,該變電站不僅為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虹橋火車站等重要客戶提供電力支持,還承擔著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活動的供電任務,其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通過應用自主研發的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平臺,上海電科院技術人員能夠實時監測站內的變壓器、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等核心設備以及站內環境狀況,為運維人員提供了精準的設備隱患排查依據。
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保電期間,該平臺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設備自主感知、虛擬巡檢及設備狀態智能評價等功能場景,運維人員能夠實時評估青虹變電站的整體運行情況,并根據平臺生成的虛擬巡查報告精準開展特巡特護工作,確保了設備的穩定運行。
上海電科院綜合考慮電網設備運檢工作的難點,為青虹變電站完成了感知裝置的選型及入網前的功能、通信、功耗、穩定性檢測,并同步推進了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平臺的設計開發工作。2020年,該平臺正式上線,涵蓋了設備狀態感知、虛擬巡查、智能評價、缺陷診斷、主動預警等多個三維可視化應用場景,有效解決了傳感器與平臺兼容問題,簡化了傳感器管理維護工作。
在此基礎上,上海電科院應用云計算和邊緣計算技術,設計出具有電力行業特征的輸變電設備物聯網體系架構,實現了多源異構感知數據的開放式接入與規范化存儲,提高了數據傳輸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此外,該平臺還具備非結構化局部放電圖譜數據的接入功能,為變電站特高頻和超聲波局部放電傳感器圖譜數據的采集、傳輸、解析和存儲提供了有力支撐。
截至目前,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平臺已在上海多個變電站得到廣泛應用,并在設備狀態監測預警、局部放電缺陷分析及變電站遠程虛擬巡查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平臺不僅降低了人工運維成本,還為運維人員提供了全面監測設備運行狀況的數據依據和輔助決策建議。
2024年12月,“輸變電設備物聯感知體系關鍵技術及應用”案例憑借其在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中的突出表現,成功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2024年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彰顯了上海電科院在推動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