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險環境中正確選擇電氣設備,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環境評估
- 危險區域劃分:根據爆炸性混合物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時間,將危險場所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如0區、1區、2區(針對爆炸性氣體環境)或20區、21區、22區(針對爆炸性粉塵環境)。不同區域對電氣設備的防爆要求不同。
- 危險物質識別:確定環境中存在的危險物質種類,如爆炸性氣體、粉塵等,并了解其特性,如閃點、爆炸極限、引燃溫度等,以便選擇具有相應防爆等級和溫度組別的電氣設備。
設備選型
- 防爆類型選擇:根據危險區域的劃分和危險物質的特性,選擇合適的防爆電氣設備類型。常見的防爆類型有隔爆型(d)、增安型(e)、本質安全型(ia、ib)、無火花型(n)、正壓型(p)等。例如,在0區通常只能使用本質安全型或特殊設計的防爆電氣設備;在1區可使用隔爆型、增安型、本質安全型等多種防爆型式的設備;在2區可使用適用于0區和1區的防爆型式以及無火花型等設備。
- 防爆等級和溫度組別確定: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等級應與危險場所的區域等級和危險物質的級別相適應,且其表面溫度應不超過危險物質的引燃溫度。例如,對于II類爆炸性氣體環境,根據氣體的最大試驗安全間隙或最小點燃電流比,可分為IIA、IIB、IIC三個級別,不同級別對防爆間隙等要求不同;電氣設備按其表面溫度分為T1~T6組,應根據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可燃性氣體的引燃溫度選擇相應溫度組別的設備。
- 設備保護級別(EPL)考慮:根據設備成為點燃源的可能性和爆炸性環境的特性,電氣設備分為不同的保護級別,如Ga、Gb、Gc(用于爆炸性氣體環境)和Da、Db、Dc(用于爆炸性粉塵環境)。在選擇設備時,應確保其保護級別滿足相應危險區域的要求。
設備檢驗與認證
- 防爆合格證和檢驗報告:要求制造商提供電氣設備的防爆合格證和型式試驗報告等,以證明設備符合相應的防爆標準和要求。通過查詢相關認證信息平臺或直接聯系發證機構,核實證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 設備安裝與維護
- 安裝要求:電氣設備的安裝必須由專業人員按照相關防爆電氣設備安裝規范進行,確保設備的防爆間隙、接地系統、電纜引入裝置等關鍵部位的安裝質量。例如,隔爆型電氣設備的隔爆結合面在安裝時必須保證其間隙在規定范圍內,且結合面要清潔、無損傷。
- 日常維護:建立完善的維護管理制度,定期對電氣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和檢查,包括設備的外觀檢查、防爆性能檢查、電氣性能測試等,及時發現并處理設備出現的故障和隱患。
其他考慮因素
- 環境適應性:考慮危險環境中的其他特殊條件,如腐蝕性、潮濕、高溫、低溫等,選擇具有相應防護等級和耐腐蝕性能的電氣設備,或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 整體防爆性能: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是一個整體概念,不能僅看某一個部件或參數。要綜合考慮設備的防爆結構、電氣間隙、爬電距離、表面溫度等多個方面是否都滿足GB3836.1標準及相應防爆型式的要求。例如隔爆型電氣設備,其隔爆外殼的強度、隔爆結合面的間隙和粗糙度等都必須符合規定,才能保證在規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環境中不傳爆。
- 經濟性和可維護性:在滿足防爆要求的前提下,綜合考慮設備的投資成本、運行成本、維護難度和使用壽命等因素,選擇性價比高、易于維護和管理的電氣設備。同時,應確保設備的備品備件易于獲取,以便在設備出現故障時能夠及時更換和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