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防腐鋅合金犧牲陽極的工作原理,本質上是利用電化學腐蝕原理對海港設施(如碼頭鋼樁、船舶外殼、海底管道等)進行陰極保護,通過鋅合金陽極的 “犧牲” 來避免被保護金屬遭受腐蝕。以下是具體原理及關鍵要點的詳細解析:
海港環境中,金屬設施(如鋼鐵)與海水、海泥等電解質接觸時,會因金屬表面的電化學不均勻性(如雜質、應力差異等)形成微電池:電極電位較負的區域成為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失去電子),被腐蝕;電極電位較正的區域成為陰極,發生還原反應(獲得電子),被保護。
電位差驅動電子轉移
鋅合金的電極電位(相對于標準氫電極約為 - 0.76V,實際在海水中的開路電位≤-1.05V(SCE))比鋼鐵(約 - 0.03V(SCE))更負,因此當鋅合金陽極通過導線與海港金屬設施連接后,兩者在海水電解質中形成宏觀電池:鋅合金作為陽極:優先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Zn - 2e? → Zn2?;金屬設施作為陰極:獲得鋅陽極轉移的電子,表面被極化至陰極電位,抑制自身的氧化反應(即腐蝕)。
陽極溶解與陰極保護的持續過程
鋅合金陽極在海水中逐漸溶解,釋放電子,而電子通過導線源源不斷流向被保護金屬,使其表面形成一層陰極極化膜,阻止金屬離子的溶出。此時,金屬設施的腐蝕速率顯著降低,甚至接近零。
海水的強電解質特性
海水含有大量鹽分(如 NaCl),導電性強,能有效傳導電流,使鋅陽極與金屬設施形成良好的電化學回路,保證保護電流的持續供應。
鋅合金的電化學性能優勢
電位穩定:在海水中電位較負且穩定,能提供持續的保護電位;電流效率高:鋅合金(如添加 Al、Cd 等元素)的電流效率≥65%(GB/T 4950 標準),實際電容量≥530A?h/kg,可高效釋放電子;溶解均勻性好:腐蝕產物(Zn (OH)?等)易脫落,避免陽極表面形成絕緣層,保證持續反應。
填包料與輔助措施(如有)
部分海港場景中,鋅陽極可能包裹填包料(如石膏粉、膨潤土等),目的是:
降低陽極與海水的接觸電阻,增強導電性;維持陽極周圍電解質環境的穩定性,延長陽極使用壽命。
保護電位:被保護金屬的電位需極化至 - 0.85V(SCE)以下(海水中的標準保護電位),確保腐蝕完全被抑制;
保護電流密度:根據海港設施的材質、面積及海水腐蝕性,計算所需的最小保護電流(如鋼鐵在海水中的保護電流密度約為 10-30mA/m2),鋅陽極需提供足夠的電流輸出。
鋅合金犧牲陽極通過自身在電化學電池中的陽極溶解,將電子 “奉獻” 給被保護的海港金屬設施,使其成為陰極而免受腐蝕。這種方法無需外部電源,安裝簡便,適用于海港、海洋工程等長期浸泡在電解質中的場景,是一種經濟有效的防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