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中和政策驅動,企業轉型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圍繞 “碳中和” 目標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為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指明了方向。從《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文件》到各行業的碳達峰專項方案,政策的密集出臺構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形成了強大的倒逼機制。
政策的推動使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動力。一方面,環保標準日益嚴格,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若不能及時轉型,企業可能面臨罰款、限產甚至停產等風險。另一方面,政策也為綠色低碳企業提供了諸多支持,如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綠色信貸等,激勵著企業主動投身轉型浪潮。
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綠色低碳轉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將其納入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企業綠色低碳轉型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一)面臨的挑戰
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轉型成本較高,無論是新能源設備的購置、新技術的研發,還是產業鏈的重構,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是不小的壓力。
其次,技術瓶頸制約著轉型進程,部分關鍵節能技術和低碳技術尚未完全成熟,難以滿足企業的轉型需求。再次,專業人才短缺,既懂技術又懂環保的復合型人才相對匱乏,影響了企業轉型的推進速度。
最后,市場機制尚不完善,碳市場的交易體系還在不斷健全中,企業參與碳交易的積極性和規范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應對策略
針對上述挑戰,企業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在資金方面,除了爭取政府的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外,還可通過綠色債券、股權融資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轉型成本。
在技術方面,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建研發平臺,加快關鍵技術的研發與轉化。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在人才方面,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加入企業轉型隊伍。在市場機制方面,企業應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熟悉碳交易規則,通過碳資產的管理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
三、安科瑞EMS-NT企業微電網能碳管理平臺
安科瑞EMS-NT企業微電網能碳管理平臺,以能源管理為碳管理的基礎,精細化管控,建立能耗三級計量,建立能耗強度管理體系,進行能效對標及策略管理。碳盤查以能源消耗排放為主,擴展統計直接和間接碳排放源,實施碳計劃管理,碳追蹤,實施碳減排措施,提升企業和園區節能降碳能力。工信部發布指南要求構建數字化能碳管理體系。安科瑞響應政策,打造覆蓋能源監測、碳排放管理、智能減排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助力企業綠色轉型。
3.1系統架構介紹
《指南》明確了數字化能碳管理的系統架構,包括數據采集、數據架構、業務應用等。安科瑞遵循要求,構建了完整的能碳管理體系:
數據采集:借助物聯網技術,實時采集電、水、氣、熱等能源及碳排放活動數據,實現能耗和碳排放監測。
智能分析:運用AI算法挖掘數據價值,提供能耗/碳排規律分析及節能減排策略,為企業和園區提供決策支持。
優化應用:支持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節能減排三大應用場景,滿足不同企業和園區個性化需求。
3.2系統功能
3.2.1精細化能源管理
全域能源數據采集與監測:區域類型能源接入匯總、區域能源消耗總量統計與趨勢、企業能源消耗排名及橫向對比。區域企業能源精細化管理:實時監測電、水、氣等能源消耗及流向,接入光伏等清潔能源,精細化管理各區域能耗。用能趨勢及同環比分析、企業能效指標診斷及分析、用能設備能效分析及節能建議。
3.2.2、能源消費量和強度計算
依據《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2589)等國家標準,計算一個時間周期內,工業企業和園區的能源消費量,按照不同能源種類和計算標準煤等分別展示。手工錄入或對接ERP、MES等系統,從企業、車間、產線、班組、設備等維度的單位產品能耗/單位產值能耗進行統計分析。
3.2.3能源消費分析與用能策略
基于負荷信息、設備信息、市場信息、地理信息等內容進行優化配置,提供經濟*優的容量配置方案。根據項目設置的容量單價,需量單價,結合項目總容量,需量,復費率,計算用容量計費劃算,還是需量計費劃算。
3.2.4能效平衡與優化
對標先進標桿,識別能效水平;核算動設備能效,分析能效關聯因子,量考核依據;結合分時電價、綠電交易等政策,自動生成能源費用報表,為經濟性能源采購提供依據。基于能耗優、成本低和碳排放少的經濟優化調度;考慮電網供電力平滑與電壓穩定的安全運行調度策略;需求側響應電網互動策略。
3.2.5碳排放分析與碳資產管理
監測區域整體碳排情況,獨立展示區域企業碳排放數據、碳排放強度、碳排放結構、碳排放指標完成追蹤;聚合區域內多類型資源,跨地區能源互聯,分層協同控制。
3.2.6節能減排
基于能耗優、成本低和碳排放少的經濟優化調度;預測冷/熱負荷,提出空調、水泵等設備運行建議,提升節能減排能力。
四、硬件選型
五、結語
碳中和背景下,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是大勢所趨,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雖然轉型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企業應積極順應政策導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從能源結構優化、技術創新、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入手,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
同時,政府、社會也應給予企業更多的支持與幫助,共同營造良好的轉型環境。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企業一定能夠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為我國實現 “雙碳” 目標貢獻重要力量,推動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