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中央主要媒體關注就業話題,在相關報道中集體點贊福耀集團,充分認可福耀在 向新 向智 進階提速中,釋放崗位新需求、拓展就業新空間的相關舉措,積極探索就業新路徑,為行業樹立新標桿。
《人民日報》在6月7日刊發報道《穩崗擴崗,企業持續發力》指出, 當前,廣大企業發揮吸納就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多措并舉穩崗擴崗。 以福耀舉例說:在福建福清,年產400萬套智能車用安全玻璃的投資項目帶動約3000個就業崗位;在上海嘉定,瞄準汽車鋁飾件的高端制造項目,將提供模具開發、精密加工等1200個技術崗位 福耀集團表示: 面對業務規模擴大和制造轉型升級帶來的人才需求結構性變化,福耀正在探索一條 技術革新帶動崗位擴容、產教融合促進就業提質 之路。
6月9日,《人民日報》再次聚焦 就業 話題,在《打開思路天地寬 我的求職故事》文章中,采訪了5位不同崗位的從業人員,其中就有福耀集團綠色智慧工廠技術工人吳工。他以第一人稱刊發文章《努力跟上高端制造業的崗位需求》,講述他的求職故事:從2024年畢業加入福耀的 忐忑 ,到現在參加企業各種培訓,不斷修煉基本功,跟上企業向先進制造業攀登的腳步。
新華社于6月10日發布通稿《企業 向新 向智 ,拓展就業新空間》。文章指出,今年以來,一批先進制造企業在優化升級、布局未來中,激發人才新需求。報道關注到,福耀集團在安徽合肥、福建福清的新基地及智能化改造項目陸續投產,累計新增就業6750人。其中,自動化智能工廠產生了近5000個一線崗位,催生機器人訓練師、AI質檢等一批新工種。
6月1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播出《企業加大AI人才招聘力度》,其中將鏡頭對準福耀,通過對技術儲備員工、集團人力資源管理中心負責人的跟拍、采訪,展現了新產業新技術的蓬勃發展,讓福耀人才培養日趨高端化專業化。
6月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欄目推出《嵌入式、定制式培養讓人才 畢業即上崗 》,報道介紹了福耀與全國20多所高校及職業院校共同構建了 校企聯動+定制培養+精準輸送 的人才供應鏈。
7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的《穩就業:畢業季的新機會》,再次將鏡頭對準福耀集團,解碼如何通過智能制造升級與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為高校畢業生和產業工人創造高質量就業機會。節目介紹,在福建福清的全球最大汽車玻璃制造基地內,工業機器人密度高達每萬人710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6倍。而訓練這些機器人的重任,落在了企業 95后 00后 的年輕人身上。節目通過機械手作業員的案例,生動呈現了一線員工工作內容從 純拼體力 到 編改程序 的轉變,體現了福耀持續的人才培育驅動機制以及年輕員工向上的活力。報道還指出,福耀近三年新增了約1萬個就業崗位,當前對人工智能、生產工藝仿真、智能產線開發等方向的新型人才需求迫切。對于新員工,福耀提供了大量系統性內部培訓,助力其快速成長。同時,公司還通過精裝住房、員工食堂、幼兒園及 五分鐘生活圈 等完善的硬件設施與福利制度,有效提升員工的歸屬感。
7月2日,《中國日報》英文版發布《Fuyao puts people at heart of its smart upgrade(福耀以人為核心推進智能制造升級)》,報道指出福耀集團正加速推進國內外智能制造和產能擴張,這一戰略將產業升級與高質量就業增長緊密結合,已創造數千個新就業崗位,并評價道: 福耀的就業創造努力既著眼于當下招聘,更關乎長遠能力的建設。通過整合智能生產、教育合作和強大支持系統,該公司正為中國私營企業在產業轉型時代如何支撐高質量就業樹立典范。
此外,《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法治日報》《經濟參考報》《中國電子報》等媒體在報道中,也都高度評價福耀集團釋放崗位新需求、拓展就業新空間,為創新 穩就業 樣本交出了一份生動答卷,為眾多企業在穩就業方面提供了寶貴借鑒。未來,隨著福耀集團的加速發展,必將在 穩就業 方面發揮更大的示范引領作用,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