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宏偉目標。園區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集聚地,其碳排放規模不容小覷。建設零碳園區,不僅有助于實現區域碳排放的顯著降低,還能推動產業綠色升級,提升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遼寧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零碳園區建設提上日程,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引導園區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與此同時,先進的智能解決方案對于實現零碳園區的高效建設與運營至關重要。安科瑞智能解決方案憑借其在能源管理、碳排放監測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為遼寧省零碳園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遼寧省零碳園區建設要求
2.1 能源結構轉型要求
遼寧省強調加快園區用能結構轉型,大力開發利用園區及周邊的可再生能源。支持園區與周邊非化石能源發電資源實現精準匹配對接,例如積極引入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項目,并科學配置儲能設施,以應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問題。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綠色電力直接供應模式,如綠電直連以及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電網等,鼓勵園區參與綠證綠電交易,以此提高綠色電力的使用比例。同時,積極探索氫電耦合開發利用模式,推動園區供熱系統向清潔低碳化轉變,利用生物質能、核能、光熱、地熱、工業余熱等熱能資源,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
2.2 節能降碳要求
推動園區建立完善的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深入開展企業能效碳效診斷評估工作。加強對重點用能設備的節能監察和日常監管,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工藝以及產品設備。鼓勵企業對標行業標桿水平和先進水平,大力實施節能降碳改造,積極更新用能設備,建設極致能效工廠、零碳工廠。通過這些措施,有效降低園區整體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
2.3 產業結構調整要求
鼓勵園區加快自身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大力布局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探索以綠色能源制造綠色產品的 “以綠制綠” 創新模式。支持高載能產業有序向資源豐富、能源有保障、環境容量充足的園區轉移集聚,并積極探索深度降碳路徑,實現產業發展與低碳環保的協同共進。
2.4 資源節約集約要求
統籌規劃園區及企業的空間布局,提高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水平,促進能量的梯級利用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健全園區廢棄物循環利用網絡,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棄物、余壓余熱余冷、廢氣廢液廢渣的資源化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排放。
2.5 基礎設施升級要求
優化園區基礎設施規劃設計,系統推進電力、熱力、燃氣、氫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推動新建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標準設計建造,降低建筑能耗。完善園區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加快運輸工具的低碳零碳替代,減少交通領域的碳排放。
2.6 能碳管理能力提升要求
支持園區建設覆蓋主要用能企業的能碳管理平臺,強化園區及企業對用能負荷的監控、預測與調配能力,為碳排放核算、源網匹配調節、電力需求側管理、多能協同互補、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實現園區能源與碳排放的精細化管理。
三、安科瑞微電網智慧管理平臺 EMS3.0 系統概述
安科瑞 EMS3.0 能源管理系統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構建,采用分層分布式架構,主要包括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感知層通過各類智能電表、傳感器等設備,實時采集園區內能源消耗、設備運行狀態等數據;網絡層利用 5G、光纖等通信技術,將數據傳輸至平臺層;平臺層對數據進行存儲、分析和處理;應用層則根據不同用戶需求,提供多樣化的能源管理功能和可視化界面。
3.2 功能特點
全鏈路能耗管控:安科瑞 EMS3.0 能夠對園區內能源從生產、傳輸、分配到終端使用的全流程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通過建立能源消耗模型,精準定位能耗高、效率低的環節,并提供針對性的優化建議。例如,系統可對園區內各企業的用電設備進行能耗監測,發現高耗能設備后,通過智能算法推薦節能改造方案,實現能源的精細化管理。
綠電消納優化:針對綠電的波動性和間歇性,EMS3.0 系統結合儲能系統、需求側響應等技術,實現綠電的高效消納。系統可實時預測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和園區用電負荷,通過優化儲能充放電策略和調整用戶用電計劃,將多余的綠電存儲起來或引導用戶在綠電豐富時段用電,從而提高綠電的利用率,減少棄電現象。
智能決策支持: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EMS3.0 系統能夠對能源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為園區管理者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系統可生成能源消耗趨勢分析報告、碳排放分析報告等,幫助管理者了解園區能源使用狀況和減排效果,并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和節能減排目標。
碳資產與合規管理
碳排量計量智能電表
能夠精確測量每一個用電設備的電力消耗,并根據電力消耗數據計算出具體碳排放量。透過建筑能源管理系統,這些數據可以可視化呈現,讓用戶對各種用電細項及對應的碳排放情況一目了然。在某大型企業園區內,通過安裝碳排量計量智能電表,企業清晰了解到各生產環節的碳排放情況,為制定針對性的減排措施提供了數據依據。
內置 MRV 體系,能夠自動生成符合標準的碳排放報告,并可對接綠電交易與碳市場。這一功能有助于園區準確掌握自身碳排放情況,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實現碳資產的有效管理。例如,某參與碳交易的園區,通過自動碳盤查功能生成的報告,在碳市場中合理進行碳配額交易,獲得了額外的經濟收益。
四、安科瑞智能解決方案對遼寧省零碳園區建設要求的滿足
4.1 能源結構轉型方面
安科瑞的微電網智慧管理平臺(AcrelEMS 3.0)、分布式光伏發電監控系統以及源網荷儲協調控制系統等,能夠有效整合園區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資源,如光伏、風電等,并通過智能調度實現與園區負荷的精準匹配。同時,儲能系統的應用解決了可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的問題,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在園區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滿足了遼寧省對園區能源結構轉型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及綠電消納的要求。例如,在已應用該方案的某園區,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 80% 以上,實現了較高比例的綠電消納。
4.2 節能降碳方面
通過對重點用能設備的實時監測與數據分析,以及提供的節能策略建議,幫助企業及時發現能源浪費問題并進行整改。同時,工商業儲能站能量管理系統和源網荷儲協調控制系統的削峰填谷、需量控制等策略,降低了企業的能源消耗,進而減少了碳排放。例如,某企業在應用相關系統后,單位產值碳強度下降了 30% 以上,達到了遼寧省零碳園區建設的節能降碳要求。
4.3 產業結構調整方面
雖然安科瑞智能解決方案本身不直接參與產業結構調整,但通過提供高效的能源管理和低碳運營支持,為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入駐園區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對于高載能產業,也可通過優化能源利用,助力其探索深度降碳路徑,間接推動園區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例如,某引入新興電子信息產業的園區,在安科瑞智能解決方案的支持下,保障了新產業的高效用能需求,促進了產業的穩定發展。
4.4 資源節約集約方面
能源的梯級利用和水資源循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與能源管理系統相關聯。通過對能源的精準調度與管理,減少了能源浪費,實現了能量的梯級利用。同時,相關系統對設備運行數據的監測與分析,有助于發現水資源利用過程中的問題,促進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在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雖然并非直接相關,但通過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間接減少了廢棄物的產生,符合資源節約集約的理念。例如,某園區在實施安科瑞方案后,綜合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至 85% 以上,促進了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4.5 基礎設施升級方面
在電力基礎設施方面,分布式光伏發電監控系統和源網荷儲協調控制系統保障了電力供應的穩定與可靠,并推動了綠色電力的應用。對于新建建筑,雖然安科瑞智能解決方案未直接參與建筑設計,但可為其提供能源監測與管理服務,幫助建筑實現超低能耗運行。在綠色交通基礎設施方面,V2G 充電樁等設備的智能管理,有助于推動運輸工具的低碳零碳替代。例如,在某新建園區,通過應用安科瑞的相關系統,實現了電力基礎設施的綠色升級,同時為綠色交通發展提供了支持。
4.6 能碳管理能力提升方面
安科瑞的碳資產與合規管理模塊,以及微電網智慧管理平臺中的能碳監測功能,能夠幫助園區建設全面的能碳管理平臺。實現對園區及企業用能負荷的實時監控、精準預測與合理調配,為碳排放核算提供準確數據,支持源網匹配調節、電力需求側管理、多能協同互補以及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等工作,滿足了遼寧省對園區能碳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例如,某園區通過應用安科瑞的能碳管理方案,實現了對園區內所有企業用能和碳排放的精細化管理,提高了園區整體的能碳管理水平。
五、硬件選型
六、結論
遼寧省零碳園區建設要求涵蓋能源結構、節能降碳、產業結構、資源利用、基礎設施以及能碳管理等多個關鍵方面。安科瑞智能解決方案憑借其在能源管理、儲能控制、碳資產管理等領域的先進技術與豐富功能,能夠較好地滿足遼寧省零碳園區建設的各項要求。通過實際案例可以看出,該解決方案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以及增強能碳管理能力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