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家即將達成3000萬輛整車下線的乘用車企業,一汽-大眾以速度和規模書寫紀錄,用高質量發展印證中國汽車工業的成熟與自信,是國家戰略的踐行者,行業發展的驅動者,客戶價值的守護者。這一里程碑既是一汽-大眾34年來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豐碩成果,也是對“以客戶為中心”的最好注腳。成就背后離不開體系力支撐,近日,“3000萬信賴 出眾向新 一汽-大眾匠心溯源之旅”在長春基地啟動,媒體與客戶走進規劃部,探訪達成3000萬輛成就背后的“中樞神經”。
以高標準工藝和智造體系,筑牢安全耐久雙保障
一汽-大眾規劃工藝技術部部長郎慶東表示,安全并非偶然,而是精心設計和追求卓越的結果,因為有高標準的工藝技術和先進的智能制造體系,才能在踐行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同時保障商品質量。為此,規劃部將戰略規劃轉化為技術實踐,讓每一項指標在產線上得以落實。
C-NCAP成績被視為檢驗安全的“試金石”。在這項權威測試中,一汽-大眾車型平均得分率接近90%,五星車型占比超九成,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客戶無論選擇哪款車型,都能獲得遠超行業標準的安全防護。這份安全感來自規劃部在生產環節筑起的“精密監測網”:320多個關鍵部位的螺絲擰緊過程全程監控,190多套高精度設備確保每一次擰緊都精準到位,所有數據保存15年可隨時追溯。對客戶來說,這意味著車輛核心連接部位不會因長期使用出現松動,哪怕開上十年,關鍵結構的可靠性依然有跡可循。
一汽-大眾堅持“3年不銹蝕,12年不銹穿”,背后是規劃部牽頭推行的一系列高規格工藝:采用高標準鍍鋅件,零件間縫隙采用AI視覺技術實現自適應密封涂膠,獨有的空腔灌蠟技術,讓腔體100%覆蓋均勻致密蠟膜,徹底隔絕腐蝕。
高標準落地離不開智能制造的支撐。在焊裝車間,康采恩柔性框架技術可實現6車型100%混線生產。總裝環節采用“擰緊視覺+AI大模型”實時監測,確保每一顆螺絲、每一道工序不出錯,所有關鍵數據保存15年,相當于為每輛車建立了一份“健康檔案”,一旦出現問題,都能快速追溯和解決。
更前瞻的是,一汽-大眾的自研視覺技術平臺已覆蓋定位、檢測、測量、識別四大應用場景,可實現在線視覺模型訓練、視覺場景共享、軟件下載。憑借這些能力,規劃部讓“高柔性+高精度+高可靠”真正落地,為3000萬輛品質傳承與企業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異響防控、漆面耐久、氣密保障,以先進技術兌現品質承諾
車身異響是判斷商品做工好壞的直接感受,規劃部從預防與檢測雙管齊下。在生產環節,遵循 0.5mm超高尺寸設計標準,高精夾具比行業多30%,通過 0.05mm激光在線測量系統,確保每個部件嚴絲合縫,駕駛多年也不易產生松動和異響。密封條采用柔性滾壓工具安裝,能根據不同鈑金厚度自動調節壓力,杜絕因密封不勻導致的風噪。車輛下線前,要歷經9種專業路試,覆蓋日常各種復雜路況,這意味著客戶拿到的新車已完成全方位“壓力測試”,不用擔心噪音問題。
針對漆面質量,一汽-大眾通過100%視覺檢測和數字化軟件仿真模擬零件油漆后狀態。噴漆后,采用100%漆面缺陷檢測及智能打磨拋光技術,做到“零缺陷”流出。每一款漆色必須通過4800小時光老化、佛羅里達三年實地暴曬。對客戶而言,意味著車輛價值在長時間里都不會褪色。
氣密性不僅關乎靜謐性,更是防水、防風、防塵的根本。一汽-大眾從第一道工序開始嚴控:德系9100噸伺服壓機線讓零件尺寸精度達到 0.5mm,部分關鍵區域可達 0.2mm,天窗、風擋等重點部位的涂膠精度控制在 1mm。最后,每輛車都要經過6個角度、2bar壓力的噴淋,強度遠超大暴雨,100%的檢測覆蓋率,讓漏水隱患無處遁形。
這些創新技術為一汽-大眾贏得了國家級殊榮。近期,工信部組織評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典型創新成果”,規劃部憑借汽車關鍵點焊技術及周邊核心裝備開發、全自主汽車診斷技術、沖壓自制件材料數字化運營及成本優化、汽車外覆蓋件輕量化材料應用等4項成果助力一汽-大眾成為吉林省唯一一家獲評企業,成為全國入選數量最多的企業。
響應雙碳戰略,實現綠色發展蝶變
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一汽-大眾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管理體系,從綠色生產到綠色物流,再到“無廢工廠”建設,綠色發展貫穿商品從設計到交付的每一個環節。
一汽-大眾自建光伏與風電項目,年發電量1.6億度,再加上每年外購的4億度清潔電力,每年節約6.5萬噸標煤,鋁材廢料實現100%回收利用,焊裝車間煙塵排放濃度控制在≤10mg/m ,VOC收集治理效率超過95%,中水回收量每年達到130萬立方米。一汽-大眾在行業內率先量產使用寶鋼綠色低碳汽車板,并與寶鋼協同開展車身輕量化、材料低碳化、創新工藝設計工作,支撐保障至2030年碳排放水平相比當前降低30%。
此外,一汽-大眾從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倉儲三個碳減排領域發力,通過提升鐵路和水路運輸比例、使用循環包裝、減少庫房面積,打造行業領先的綠色物流標桿。截至目前,一汽-大眾五大基地全面建成“無廢工廠”,清潔電力的使用比例已提升至51%,過去三年節能減排技術升級累計投入超過8億元,萬元產值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了41%,并實現環境影響事故為零。
未來,一汽-大眾將發揮主機廠輻射協同作用,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共同綠色低碳轉型,在2030年實現產品碳足跡降低29%的戰略目標達成!把企業低碳行動轉化為全社會的綠色收益,為實現中國“雙碳”目標貢獻擔當與力量。
3000萬輛,非一日之功,背后是每一天的精益求精,是每一處的綠色創新,是每一位規劃人對匠心的堅守。作為生產制造體系的“大腦”,規劃部用卓越的統籌力,為一汽-大眾實現3000萬輛整車下線鑄就了基座,也為邁向下一個千萬輛時代,繪制了清晰的藍圖。
| 編輯:劉淑梅
| 初審:杜 瑩
| 復審:劉淑梅
| 終審:李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