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裝二氧化硫報警器時,需嚴格遵守以下安全規范問題,以確保設備有效運行并保障人員安全:
一、安裝高度與位置
-
根據氣體密度確定高度
- 二氧化硫密度(64g/mol)大于空氣(29g/mol),泄漏后易沿地面擴散并沉積在低洼區域。
- 國家標準(GBZ/T 223-2009)要求:安裝高度距地面 0.3~0.6米,確保檢測探頭位于氣體易積聚區域。
-
特殊場景調整:
- 密閉空間(如地下管廊、儲罐區):可下探至 0.2米,并增設多點監測。
- 高溫環境(如鍋爐房):考慮熱對流影響,適當提高至 0.8~1.0米,避免熱空氣擾動導致誤報。
- 液態SO?儲罐區:在罐體底部及閥門連接處 0.3米高度 安裝,并配備聲光報警聯動裝置。
- 危化品運輸車輛:車廂內安裝便攜式報警器,高度 0.5米,實時監測運輸泄漏風險。
-
位置選擇原則
- 泄漏點分析:明確可能泄漏的裝置(如管道、反應釜),分析泄漏壓力、方向,劃分泄漏等級(Ⅰ、Ⅱ、Ⅲ),并繪制探頭位置分布圖。
- 氣流與風向:根據場所氣流方向和風向,判斷泄漏時氣體的擴散路徑,在下游位置設點。
-
泄漏狀態:
- 微漏:探頭靠近泄漏點(如閥門、法蘭連接處)。
- 噴射狀泄漏:探頭稍遠離泄漏點,避免直接沖擊。
二、環境與防護要求
-
避免干擾源
- 強電磁場:遠離大功率電機、變壓器等設備,防止信號干擾。
- 蒸汽與油煙:避免安裝在直接受蒸汽、油煙影響的地方(如鍋爐房蒸汽管道旁)。
- 通風口:遠離給氣口、換氣扇、房門等風量流動大的區域,防止氣體被快速稀釋導致漏檢。
-
防護等級
- 報警器外殼需滿足 IP65防護等級,防塵防水,適應惡劣環境。
- 避免安裝在 水汽、水滴多的地方(濕度>95%RH)或 極端溫度環境(-40℃以下或70℃以上)。
三、檢測點布局
-
間距要求
- 大中型生產車間:每 10~20米 設置一個檢測點,確保覆蓋全面。
- 儲罐區:每 400平方米 配置不少于 2個監測單元,形成立體監測網絡。
- 開放式環境:若通風不良,需在氣體易積聚區域增設監測點。
-
特殊場景
-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每 200米 設置一臺報警器,高度 0.3米,并與通風系統聯動。
- 應急現場:人員佩戴便攜式檢測儀,探頭高度 0.5米,快速定位泄漏源。
四、安裝與維護規范
-
安裝方式
- 固定式安裝:采用壁掛或盤裝固定,確保牢固不傾斜。
-
通信與供電:
- 使用 三芯屏蔽電纜 連接控制器與探測器,線路穿鍍鋅鋼管保護。
- 通信線遠離交流電源線,避免干擾。
- 控制器機殼單點可靠接地,接地電阻滿足要求。
-
維護與校準
- 定期校準:每 6個月 進行零點校準和量程校準,使用標準氣體校驗精度。
- 傳感器維護:每季度清潔傳感器過濾膜,高粉塵環境縮短至每月清潔。
- 記錄與報告:詳細記錄校準數據,編制校準報告,供后續審核。
五、合規與標準
- 國家標準:遵循 GBZ/T 223-2009、GB16808-2008、GB15322.1-2003 等規范,確保安裝符合安全要求。
- 防爆設計:采用本安型防爆設計,適用于易燃易爆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