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聯重科主導制定的兩項起重機領域國家標準,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兩項標準深度對接國際先進技術,既實現了與全球起重機技術標準的接軌,又以精準適配的技術規范引領了國內行業發展。
△中聯重科主導制定的兩項起重機國家標準發布
據了解,中聯重科此次牽頭編制的兩項國家標準分別是GB/T 45680《起重機 ?風載荷計算》(ISO 4302:2016,MOD)和GB/T 20863.2《起重機 ?分級 **2部分:流動式起重機》(ISO 4031-2:2020,IDT)。
據介紹,GB/T 20863.2標準采用IDT(等同采用)轉化模式全面吸納ISO 4031-2:2020核心技術內容,將國際公認的流動式起重機分級體系直接引入國內。相較于舊版標準,新標準在分級邏輯上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是新增分級的原則,明確工作循環和作業任務的起始;二是增加整機使用等級對應的工作循環數和整機工作級別,使分級更加細化,提升了分級的可操作性;三是新增部件和機構的分級,使流動式起重機部件及機構分級有據可依。
△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產品
新標準通過納入新技術成果,實現了與國際標準的完全對齊。這一標準的實施,不僅可為國內產品研發、檢測驗收提供了統一的“國際標尺”,更徹底解決了以往出口產品因標準差異面臨的技術壁壘問題,助力中國流動式起重機全面全球化。
中聯重科主導制定的另一標準GB/T 45680,則在ISO 4302:2016基礎上,結合我國復雜地形與氣象特點進行針對性優化,形成了兼具國際先進性與本土適用性的風載荷計算方案。該標準既保留了國際標準的科學內核,又通過本土化調整實現了對國內起重機風載荷防護的精準指導,為極端天氣下的設備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技術保障。
該標準核心突破在于:將我國七大氣候區的風速特征數據納入計算模型,替代國際通用的平均風速參數,使風壓計算精度提升;補充陸上地區、海上及海島等局部風場的修正公式,解決了國際標準在特殊地形應用中的局限性;明確風速超過設計值時的錨定裝置適配要求,與國內GB/T 31051《起重機 工作和非工作狀態下的錨定裝置》等標準形成技術閉環。
在兩項標準編制過程中,中聯重科以“對接國際、引領國內”為目標,發揮關鍵統籌作用,秉持科學嚴謹原則,系統梳理國內外技術資料,既確保了國際標準核心技術的準確轉化,又充分吸納了國內企業的實踐經驗,**終形成了“國際標準為基、中國需求為核”的技術成果。目前,兩項標準已正式發布,進入實施過渡階段。
標準引領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中聯重科始終積極參與國際及國內標準制修訂工作。未來,中聯重科將持續深度參與ISO/TC96等國際標準化組織工作,推動更多中國技術轉化為國際標準,同時通過標準創新帶動產業技術升級,助力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