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僅僅是H2O——探索水與礦物質的親密關系
一、古代和現代人對水的不同定義
人類很早就知道水、利用水,水無色、無味、無嗅、透明,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液體。古代哲學家們認為,水是萬物之源,萬物皆復歸于水,所以一直把水、火、氣、土當作四個基本元素,由它們構成世界上一切物體。
直到1784年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用實驗才證明水不是元素,是由兩種氣體化合而成的產物。1809年,法國化學家蓋呂薩克測定,1體積氧和2體積氫化合,生成2體積水蒸氣。后來的科學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從這個角度來說,天下所有的水都一樣。但在中國人眼中,水和水絕對是不一樣的。唐代陸羽在其所著的《茶經》中,將水界定為三個等級,“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相傳他曾著《水品》(或《泉品》),品評天下名泉名水,將宜煎茶的水按水質好壞分為二十等。而另一個愛評泉的人,清代乾隆皇帝,甚至曾鬧出評出兩個天下第一泉的逸聞來。
在中國人眼中:水,不僅僅是H2O,水天生是分三六九等的。
二、英國科學家E.Hamilton研究小組的發現
在我國古代,有一句俗語深入人心,那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人相信:水的好壞對人體十分重要。什么樣的水養成什么樣的人,水好的地方也容易出美女。而現代自然科學為古人的這種樸素結論找到了科學依據。
英國科學家E.Hamilton研究小組研究發現:人體血液中60多種化學元素,與地殼化學元素的含量、分布規律是一致的。二者之間的相關性很密切,即人體和地殼物質保持著一種相對的平衡狀況,所以人體能夠適應外界的環境,能在地球上正常地生活。
而飲水是提供人體必須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徑之一,這些元素在天然水中的比例與在人體中的構成比例基本相同,容易被人體吸收。如果這些礦物質少到不能滿足人體生理的需要,或者多到超過人體所能吸收與排泄的限度時,也就是人體與環境中的水源、食物與空氣間某些礦物相互交換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時,人體就不能適應這種外界環境,就會發生某些疾病。
三、兩個流行說法:為什么不需要水中礦物質
有一種說法是,我們主要從日常飲食中獲得大部分的礦物質,而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因此并不需要斤斤計較于水中的那點礦物質。另一種說法是,我們承認原生水中的天然礦物質對人體是好的,但那是因為以前的水無工業污染,比較干凈。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如喝衛生無污染但沒有礦物質的純凈水了。
正因為這種觀念,令1994年開始在國內興起的純凈水(或稱超純水、蒸餾水),在我國飲用水市場上占據了霸主地位。中國內地上萬家企業大量使用反滲透法技術生產純凈水。它們大多以城市自來水為水源,在生產過程中清除水中雜質的同時,也過濾掉了水中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
但更多的科學家和權威機構并不認同這些觀點。2000年7月,新華社專電報道“專家提醒”:不宜將“純凈水”作為通常飲用水大量地長期飲用,嬰幼兒及少年兒童尤應慎重。而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03年3月也發布同樣的消費提示:人體大多適宜喝弱堿性水,老人與小孩子不宜長期喝純凈水。
四、被人們忽略了的水作用
要知道水中礦物質的作用,我們先要明白水的真正作用。從分子生物學、營養學研究進展來看,水不但起解渴、載體的作用,而且直接參與生物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和遺傳信息傳遞等作用。由此,水中礦物質對生物體不僅是補充必需的營養,而且對維持水正常構架起著主要作用。
水生理學專家明確指出,純凈水在失去礦物元素以后,它的水結構和功能也發生了異變和退化。水分子過分串聯,變成線團化結構,不易通過細胞膜被人體吸收。但更不理想的是,這種超純水因為不含任何礦物質,就有較強的溶解能力,導致人體細胞內的生命動力元素逆向滲透,向體外流失。
五、水中礦物質和人體pH值的密切關系
水中的礦物質,除了為人體補充營養的作用,同時維持體液滲透壓、保持水平衡的作用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維持體液中和性,保持酸堿平衡。
在生命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體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呈微堿性的內環境。正常人血液pH值(酸堿度)應在7.35-7.45左右。人的細胞活動必需在這個環境中進行。也就是說,人體內環境的酸堿性受到精確調節,人體液中主要正負離子的當量總濃度相等,從而維持體液中和性,處于偏弱堿狀態。反之,用美國醫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翁教授來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純凈水的技術工藝,是將水中的鈣、鈉、鉀、鎂等礦物質陽離子和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一起聚集至陰極分離析出,而分解的氧、硫酸、硫黃等酸元素則保留在水中,因而增加氫離子(H )的濃度成為酸性水。
同樣,以純凈水為基礎、在純凈水中人工添加含氯化鉀、硫酸鎂等人工礦化液的礦物質水,也難以滿足維持人體弱堿性的功能。反而可能因為這些偏酸性的人工礦化液在水中分解產生大量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而使得酸度更低。
六、我們該喝什么水
水專家呼吁:我們應當飲用沒有污染的水、沒有退化的水、符合人體生理需要的水。
他們強調:一定要分清“飲料水”和“飲用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飲料水偏于商品經濟效益,消費者主要滿足臨時解渴,不是每天的必需品。而飲用水是民用必需品,每天必須喝。作為飲用水,聯合國衛生組織有嚴格的含義,即人從出生到70歲,平均每天飲用1~3kg不會出任何問題。
要滿足這樣的要求,水源是至關重要的。百萬年以來,人體和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淡水水源,形成了和諧的依賴關系。這是經科技加工出來的、純而又純、遠離自然屬性的水無法比擬的。因此,世界上著名的飲用水品牌,從依云到富維克,到國內的知名品牌農夫山泉,都以它的天然水源為自豪,在瓶標上都會標注其水源地。
珍惜每一滴來自天然的好水,因為它與生命和自然保持和諧一致。
相關鏈接:廣東飲用水抽查六成不合格
近期,廣東的《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信息時報》等報紙都大幅刊登了廣東省工商局8月17日公布的上半年飲料、飲用水抽檢結果,結果顯示:廣東全省流通領域銷售的飲用水合格率只有36%,近半數的被檢產品微生物超標,更有3種桶(瓶)裝飲用水被查出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含有致人中毒的危險并有潛在致癌風險。
本次抽查200批次商品中,標簽單項合格率僅為52.5%,有95批次商品標簽不合格,是本次抽查合格率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檢查中發現部分企業“掛羊頭賣狗肉”,商品標稱為“礦泉水”,其實不到礦泉水標準要求;另有部分商品標示為“山泉水”、“天然水”,但實測為純凈水;有的商品標示為“純凈水”,但實測只是普通的自來水。
消息爆發后,許多消費者表示:以后挑選飲用水還是挑選全國知名的大品牌來得保險。而且選擇天然水,一定要看它是否來自優質的、可供大型商業化開采的水源,是否有先進的生產線等等。
相關鏈接:尋找水源的企業家
農夫山泉是國內的知名飲用水品牌,其董事長鐘睒睒可以說是最注重水源的企業家了。他曾表示:“優質的水源是飲用水的生命。好水中天生的那種甘洌、清甜,是現代工藝無法替代的”,因此他放言,“未來的競爭是水源的競爭”。多年以來,農夫山泉花了大量精力在全國各地尋找和占據山深林密的國家級珍貴水源,并堅持水源地建廠,水源地灌裝,絕不為了節約成本而使用城市自來水。他宣稱:每一滴農夫山泉天然水都有它的源頭。
農夫山泉在華南的水源地是位于河源的萬綠湖,這里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生態環境保護得最好的區域。綠化率高達98%,其水質更是長年來一直保持在國家一類水標準,清澈、純凈、無污染,可直接飲用。用這水做的豆腐、釀的酒、以至泡出來的茶都格外清甜。
農夫山泉就是取自萬綠湖水面60米以下,所以呈弱堿性,PH值7.3,富含鉀、鈣、鈉、鎂和偏硅酸等有益身體健康的天然礦物質,能幫助人體維持酸堿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