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匯云BIM科技——智慧城市建設BIM咨詢服務供應商
公司介紹/Company profile
山東智匯云建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基于BIM技術的工程咨詢、培訓、軟件研發銷售服務,致力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最佳供應商。公司是在國家雙創政策驅動下建立的山東本土BIM品牌,在省政_府和省建設廳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創建了山東BIM科研基地,并高效運行,與來自中國、美國、歐洲的BIM專家學者做最前沿的BIM技術研發與應用。053168654782
山東BIM科研基地,全稱山東綠色建筑與建筑信息化科研基地,由政府、高校、行業協會、科技公司共同籌建成立,打造“產學研用”的BIM平臺,承擔省市重點項目BIM科研和建筑信息化(BIM)技術推廣工作。同時,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下,面對巨大人才缺口,科研基地承擔山東省BIM人才培養的重任,是全國BIM技能等級認證山東省省級考務管理中心。科研基地以國家級示范項目“豐麓苑”被動式建筑為載體,開展相關學科研究,目前已有BIM+被動式建筑、BIM+VR、BIM+裝配式等科研方向,并參與國家級課題研究及地方行業標準制定。
獲得獎項:
智匯云平臺榮獲2016年“中國創翼”青年雙創大賽全國金翼獎、第三屆山東省創新大賽特等獎等多項國內殊榮。
企業文化:
宗旨
執工匠之心,鑄建筑臻品。
核心價值觀
專業創造價值,拼搏見證奇跡。
使命
秉承使命,具備國際視野,打造百年品牌。勇于創新、蓬勃發展,立足山東、放眼全國,打造BIM第一品牌。
相關業務/Related business
工程業務
致力于提供基于BIM技術的項目管理及工程咨詢服務,面向各開發單位、勘察設計、施工企業、監理單位、項目管理單位等,提供BIM招投標、BIM深化設計、BIM成本管控及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的專業咨詢服務。
培訓業務
公司是全國工信部BIM技能等級認證的山東省唯一考務管理中心,承擔著為山東省培養BIM技術人才的重任。公司協助建立企業BIM團隊,實現企業級BIM應用。
BIM+ 業務
BIM+ 業務領域包括:BIM+綠色建筑設計、BIM+項目管理、BIM+VR技術、BIM+AR技術、BIM+云平臺、BIM+自動放樣機器人、BIM+無人機及三維掃描儀、BIM+3D打印、BIM+智能制造技術、BIM+SC體系裝配式咨詢、BIM+被動房咨詢等。BIM將成為引領建筑行業變革的重要推動力之一,“BIM+”業務提升勘察、設計、施工、運維領域BIM應用效果并加速其推廣應用。
公司BIM案例/BIM cases
國家級示范被動房項目-豐麓苑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 齊魯醫院婦兒綜合樓
山東智匯云建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系方式
聯系人:紀冰
手機:18369692209
固話:0531-68654782
Q Q:1042645442
公司地址:山東濟南高新區奧體萬科金域中心A座504
BIM技術在建設各階段的應用
1 BIM技術在設計階段的應用
1.1提供了全新三維狀態下可視化的設計方法
BIM技術下的建模設計過程是以三維狀態為基礎,不同于CAD的基于二維狀態下的設計。在常規CAD狀態下的設計,繪制墻體、柱等構件沒有構件屬性,只有由點、線、面構成的封閉圖形。而在BIM技術下繪制的構件本身具有各自的屬性,每一個構件在空間中都通過X、Y、Z坐標各自的獨立屬性。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構想能夠通過電腦屏幕上虛擬出來三維立體圖形,達到三維可視化下的設計。同時構建的模型具有各自的屬性,如柱子,點擊屬性可知柱子的位置、尺寸、高度、混凝土強度等,這些屬性通過軟件將數據保存為信息模型(階段BIM),也可以由其他專業導入數據,提供了協同設計的基礎。
1.2提供各個專業協同設計的數據共享平臺
首先,在傳統條件下各個專業間的建筑模型設計數據不能相互導出和導入,使各個專業間缺乏相互的協作,即使設計院內部通過大量的技術把關,也只能解決建筑和結構間的構件尺寸統一問題,對于水電、暖通和建筑、結構間的構件沖突都只能在施工過程中進行修改。因此各專業圖紙間的矛盾眾多,導致施工過程中變更加大,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協調難度增加;設計單位不斷調整設計變更增加工作量,造成工程成本增加,達不到業主要求。
其次,在BIM技術下的設計,各個專業通過相關的三維設計軟件協同工作,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設計速度。并且建立各個專業間互享的數據平臺,實現各個專業的有機合作,提高圖紙質量。例如歐特克通過開發的AutoCAD Architecture、AutoCAD Revit、Revit Architecture、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 系列軟件,使建筑工程師在完成建筑選型、建筑平面、立面圖形布置完成后,即可將數據保存為BIM信息,導入結構工程師、設備水電工程師專業數據,由結構工程師進行承重構件的設計和結構計算,設備及水電專業工程師同時進行各自專業設計。在建筑和結構專業都完成后,將包含建筑和結構專業數據的BIM信息導入水電、暖通、電梯、智能專業進行優化。同時水電、暖通、設備等專業的BIM信息也可以導入建筑、結構專業,達到了各個專業間數據的共享和互通,真正實現在共享平臺下的協同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能夠進行各個專業間的有效協調,避免各個專業間的構件矛盾。
1.3提供設計階段進行方案優化的基礎
①在設計階段方便、迅速的進行方案經濟技術優化:
在BIM技術下進行設計,專業設計完成后則建立起工程各個構件的基本數據;導入專門的工程量計算軟件,則可分析出擬建建筑的工程預算和經濟指標,能夠立即對建筑的技術、經濟性進行優化設計,達到方案選擇的合理性。
②實現了可視化條件下的設計
第一,方便了建筑概念設計和方案設計。傳統條件下,建筑概念設計基本上是依靠建筑師設想出建筑平面和立面體型,但是直觀表述建筑師的設想較為困難,通暢借助制作幻燈片向業主表述自己的設計概念,而業主不能直接理解設計概念的內涵。
在三維可視化條件下進行設計,三維狀態的建筑能夠借助電腦呈現,并且能夠從各個角度觀察,虛擬陽光、燈光照射下建筑各個部位的光線視覺,為建筑概念設計和方案設計提供了方便;同時,設計過程中,通過虛擬人員在建筑內的活動,直觀的再現人在真正建筑中的視覺感受;使建筑師和業主的交流變得直觀和容易。
第二,為空間建筑設計提供了有力工具。在傳統的二維狀態下進行設計,對于高、大、新、奇的建筑,建筑師、結構師都很難理解到各個構件在空間上的位置和變化,設備工程師、電氣工程師更難在空間建筑內進行設備、管線的準確定位和布置。建筑、結構與設備、管線位置關系出現矛盾,影響了設計圖紙的質量。
在三維可視化條件下進行設計,建筑各個構件的空間位置都能夠準確定位和再現,為各個專業的協同設計提供了共享平臺,因此通過BIM數據的共享,設備、電氣工程師等能夠在建筑空間內合理布置設備和管線位置,并通過專門的碰撞檢查,消除了各種構件相互間的矛盾。通過軟件的虛擬功能,設計人員可以在虛擬建筑內各位置進行細部尺寸的觀察,方便進行圖紙檢查和修改,從而提高圖紙的質量。
1.4實現設計階段項目參與各方的協同工作
傳統的二維設計條件下,圖紙中圖元本身沒有構件屬性,都是一些點、線、面。項目業主、造價咨詢單位要從各自角度對設計方案進行經濟上測算和優化,需要造價咨詢單位將二維圖紙重新建模,建立算量模型,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同時設計方案修改后,造價單位需要重新按照二維圖紙進行模型修改,導致不能及時準確的測算項目成本。
在BIM條件下,設計軟件導出BIM數據,造價單位用BIM條件下的三維算量軟件平臺,按照不同專業導入需要的BIM數據;迅速地實現了建筑模型在算量軟件中的建立,及時準確的計算出工程量,并測算出項目成本;設計方案修改后,重新導入BIM數據,直接得出修改后的測算成本。
1.5設計階段BIM技術的應用實例-上海中心
上海中心大廈是目前在建的中國第一高樓,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中心,也是最后一棟浦東規劃的超高層建筑。總高632m,項目總用地面積約 30 368m2,地上可容許建筑面積380 000m2,總建筑面積573 223m2,地下部分共5層,共計約17萬m2。基地兩側分別是402.5m的金茂大廈和492m的環球金融中心,這3座大樓將構成浦東新區新的天際線。上海中心大廈在方案及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兩階段都使用了BIM設計手段。根據同濟大學設計院的論文介紹,上海中心BIM技術在設計階段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BIM建構。在方案設計階段,上海中心大廈設計初期,為了塑造一個自由形體的塔,設計單位選擇了工業領域的Rhinoceros來完成對自由曲面的構建,而在設計推敲過程中結合Grasshopper來控制形體的變化,亦即參數化,從而得到建筑師滿意的空間形態。同時,通過Rhinoceros Scripts來快速生成外觀。
在深化設計階段和施工圖階段,BIM的重點在于建筑、結構、機電等各專業間的協調。選擇操作簡便、相對完整的Revit Architecture、Structure、MEP這一BIM平臺。
其次是BIM對施工圖設計的輔助作用。通過向模型中添加建筑相關信息,如構造、材料、尺寸等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信息模型,實現了施工深化的三維模型重構。在施工圖設計中,主要是應用BIM將建筑、結構、機電模型整合,配合檢測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起到碰撞檢測、管線綜合以及對復雜空間定位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Revit系列的MEP 、Structure 、Architecture相對完善的功能為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持。
最后是成本測算和設計優化。上海中心投資監理單位是香港利比投資咨詢公司,在業主的統一協調下,香港利比公司和同濟設計院協同,在歐特克公司技術支持下,完成了三維算量模型建模,在設計階段對設計方案進行了經濟上優化和成本測算。
2 BIM技術在施工階段應用
2.1虛擬仿真施工
運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建立用于進行虛擬施工和施工過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模型。該模型能夠將工藝參數與影響施工的屬性聯系起來,以反映施工模型與設計模型間的交互作用。通過BIM技術,實現3D+2D(三維+時間+費用)條件下的施工模型,保持了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的可持續性,實現虛擬施工過程各階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2實現項目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和動態管理
通過算量軟件運用BIM技術建立的施工階段的5D模型,能夠實現項目成本的精細分析,準確計算出每個工序、每個工區、每個時間節點段的工程量。按照企業定額進行分析,可以及時計算出各個階段每個構件的中標單價和施工成本的對應關系,實現了項目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同時根據施工進度進行及時統計分析,實現了成本的動態管理。避免了以前施工企業在項目完成后,無法知道項目盈利和虧損的原因和部位。
設計變更出來后,對模型進行調整,及時分析出設計變更前后造價變化額,實現成本動態管理。
2.3實現了大型構件的虛擬拼裝,節約了大量的施工成本
現代化的建筑具有高、大、重、奇的特征,建筑結構往往是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組成為主,如上海中心的外筒就有極大的水平鋼結構桁架。按照傳統的施工方式,鋼結構在加工廠焊接好后,應當進行預拼裝,檢查各個構件間的配合誤差。在上海中心建造階段,施工方通過三維激光測量技術,建立了制作好的每一個鋼桁架的三維尺寸數據模型,在電腦上建立鋼桁架模型,模擬了構件的預拼裝,取消了桁架的工廠預拼裝過程,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費用。
(4)各專業的碰撞檢查,及時優化施工圖
通過建立建筑、結構、設備、水電等各專業BIM模型,在施工前進行碰撞檢查,及時優化了設備、管線位置,加快了施工進度,避免了施工中大量的返工。
在上海中心項目中,施工技術人員采用傳統方法,利用二維圖紙將建筑結構圖進行疊加,導致施工下料中出現較多管線尺寸不準確,材料計劃與實際需要誤差大的情況。
通過引入BIM技術后,建立了施工階段的設備、機電BIM模型。通過軟件對綜合管線進行碰撞檢測,利Autodesk Revit系列軟件進行三維管線建模,快速查找模型中的所有碰撞點,并出具碰撞檢測報告。同時配合設計單位對施工圖進行了深化設計,在深化設計過程中選用Autodesk Navisworks系列軟件,實現管線碰撞檢測,從而較好地解決傳統二維設計下無法避免的錯、漏、碰、撞等現象。
按照碰撞檢查結果,對管線進行調整,從而滿足設計施工規范、體現設計意圖、符合業主要求、維護檢修空間的要求,使得最終模型顯示為零碰撞。同時,借由BIM技術的三維可視化功能,可以直接展現各專業的安裝順序、施工方案以及完成后的最終效果。
2.5實現項目管理的優化
通過BIM技術建立施工階段三維模型能夠實現施工組織設計的優化。例如在三維建筑模型上布置塔吊、施工電梯、提升腳手架,檢查各種施工機械間的空間位置,優化機械運轉間的配合關系,實現施工管理的優化。
香港港島中心工程在施工中對施工設備建模,利用虛擬三維全真模型爬摸預留孔洞和橫梁的位置關系。并模擬出爬升掛靴的插入狀況,以便確定預留孔洞的位置,在爬架爬升前,事前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調整。
在施工中,還可以根據建筑模型對異型模板進行建模,準確獲得異型模板的幾何尺寸,用于進行預加工,減少了施工損耗。同樣可以對設備管線進行建模,獲取管線的各段下料尺寸和管件規格、數量,使得管線尺寸能夠在加工廠預先預加工,實現了建筑生產的工廠化。
2.6建設業主及造價咨詢公司的投資控制
項目業主或者造價咨詢單位采用BIM技術可以有效的實現施工期間成本控制。在施工期間咨詢單位通過導入BIM技術,可以快速準確的建立三維施工模型(3D),再加上時間、費用則形成了施工過程中的建筑項目的5D模型。實現了施工期間成本的動態管理,并且能夠及時準確的劃分施工完成工程量及產值,為進度款支付提供了及時準確的依據。
2.7能夠實現可視化條件下的裝飾方案優化
裝飾工程設計通常在施工期間根據業主的需要進一步作深化設計。在二維狀態下的建筑裝飾設計,設計單位主要是出具效果圖。即簡單的內部透視圖形,無法進行動態的虛擬,更沒有辦法進行各種光線照射下的效果觀測,設計人員和業主不能體會到使用各種裝飾材料產生的質感變化。在裝飾施工中,為了讓業主體會裝飾效果,需要建立幾個樣板間,樣板間建立過程中對裝飾材料反復更換和比較,浪費時間和成本。
通過BIM技術下三維裝飾深化設計,可以建立一個完全虛擬真實建筑空間的模型。業主或者建筑師能夠像在建好的房屋內的虛擬建筑空間內漫游。
通過虛擬太陽的升起降下過程,人員可以在虛擬建筑空間內感受到陽光從不同角度射入建筑內的光線變化,而光線帶給人們的感受在公共建筑中往往變的尤為重要。
同時,通過建筑材料的選擇,業主可以在虛擬空間內感受建筑內部或者外部采用不同材料的質感、裝飾圖案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如同預先進入了裝飾好的建筑內一樣。可以變換各種位置,或者角度進行觀察裝飾效果,從而在電腦上實現裝飾方案的選擇和優化,既使業主滿意,又節約了建造樣板間的時間和費用。
3 BIM技術在國內的發展
3.1目前國內BIM技術在設計階段應用
根據查詢到的資料,BIM技術在設計階段應用處于推廣階段,利用BIM技術進行三維狀態下的設計已經在部分大型的設計院開始在采用。例如中國建筑西南院設計的成都某后臺金融服務中心,建筑面積20多萬m2;天津中天建都市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天津某高層住宅都采用了Revit系列軟件實現三維設計。
國內的PKPM軟件應用比較廣泛,約占市場的80-90%左右。本身PKPM軟件的模型是具有三維屬性的,因此設計單位應用BIM技術有先天優勢。但多用于結構專業,建筑專業大多數是采用天正建筑進行建模,天正建筑也具有三維屬性,能夠導出BIM數據,但是和結構專業、給排水、設備專業間共享數據還是有些困難。
雖然很多軟件都具有三維設計平臺,但是由于設計習慣性,很多時候設計工作還是在二維平面狀態下完成,沒有發揮三維軟件的作用,在實際中進行設備、管線的碰撞檢查也很少。
目前一些大型設計院開始使用歐特克公司的Revit系列軟件進行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專業設計,達到各專業數據間的共享,提高了設計速度和圖紙質量。
3.2目前國內施工過程中BIM技術的應用
從資料上看,在施工過程中全專業BIM技術應用案例最具典型的是上海中心。上海中心是在業主的主持下,由歐特克公司提供技術支持、施工圖設計單位同濟建筑設計院、施工總承包上海建工集團、安裝承包上海安裝公司一起協作實現了施工過程中BIM技術在鋼結構、結構、建筑、機電設備各專業條件下的應用,是目前國內真正意義上的BIM技術在設計-施工階段全面應用的范例。
BIM技術在有的項目中應用道部分專業,例如上海金虹橋國際中心、杭州奧體中心等,項目施工方和上海魯班軟件公司合作,實現了在施工階段進行施工圖優化、機電設備碰撞檢查,施工動態成本管理等應用。
4 目前限制BIM應用的幾個方面因素
(1)國內BIM沒有統一的標準(修訂中),導致各種軟件數據間交換存在困難,數據導出和導入中信息丟失。制約了相關設計軟件的發展,也限制了BIM技術的應用。
(2)國內軟件廠商的研發能力和國際上軟件公司差距極大,導致短期內不能研發出適用的三維設計、算量、施工管理軟件。
(3)國內軟件市場盜版猖獗,知識產權相關保護不夠,導致軟件商舉步維艱,沒有人力和財力研發更好的產品。
(4)目前已經有大型的建筑設計院設計建模使用三維軟件,但是出圖要轉化為二維圖紙(CAD格式),轉化后構件的屬性丟失。建設參與各方例如業主、造價咨詢公司、施工單位拿到二維圖紙后又要重新進行三維模型建立,耽誤大量時間,浪費很大的財力。因此,如果設計單位出圖同時將BIM數據按照統一標準保存作為設計文件組成部分,參與其他單位能夠導入,將很好的促進BIM技術在施工過程應用。
(5)國內目前很多施工單位規模小,人員的知識水平、管理意識跟不上,施工管理還沒有精細化的概念。管理人員不懂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工長辦公室一疊圖紙、一把卷尺還是大多數工地管理模式。施工過程中處理各專業的配合施工,解決圖紙矛盾主要通過開會發言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管理意識和理念的落后,管理人員計算機技能不夠都制約了BIM技術的推廣。
5 展望
任何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和普及都需要一個過程,BIM技術在國內建筑業的的應用需要用時間來驗證。但是,隨著建筑業管理水平、管理意識的提升,在未來幾年內,基于三維狀態下的BIM技術應用在建設全過程必定能夠得到迅速的普及。
目前,隨著信息化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BIM技術在施工過程中使用也逐漸開始沿著試點—推廣—普及的方式在一些大型的施工企業和項目上開展;在造價咨詢行業,BIM技術也開始在施工全過程控制中得到推廣;如上海中心、無錫地鐵控制中心、成都軍區總醫院等;作為造價咨詢從業人員,在信息時代下掌握新技術、應用新技術,為業主提供精細化的服務,從事更加高端的價格控制,是目前的造價從業人員需要進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