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名稱:FANUC發那科示教器A05B-2255-C102#SGN液晶
型號:K1883A 141026 00060 WAYS
數量:長期備有現貨 價格:電議【原裝正品及二手備件齊全】
優勢提供機器人系統集成維修,安裝,培訓,保養, 回收,改造服務
........................................................................
現貨銷售 價格面議 所售產品提供質保,保修服務。
因為網絡發布產品信息數量有限, 如該型號不符合你的產品需求,可致專業電話咨詢13543455804為您找到你想要的產品,提供代找及替換。
《財富的歸宿》 第四部分其他特殊項目
● 考察種族、民族和宗教沖突的原因和防止其發展為致命沖突的辦法;
● 支持非政府組織進行防止暴力的努力;
● 繼續努力加強民主機制,作為應付前蘇聯和中東歐內部帶有爆炸性的沖突的非暴力機制;
● 探索美國、俄羅斯與其他核大國如何加強努力以遏制先進武器的擴散,避免使族群沖突更加危險。
委員會于1997年發表最后報告,在全世界散發,號召國際社會的各類成員,包括民主國家、聯合國、區域組織、企業界、全球科學界、教育與宗教組織、傳媒、關心沖突的非政府組織等,通力合作,防止致命沖突;除了消極的避免直接對抗之外,還應采取積極措施,如促進民主、市場改革和創建保護人權的公民組織。
其他如自然資源的減少、領土完整的原則和自決原則之間的矛盾、和平實現后如何通過消除宿怨達成和解來予以鞏固,以及對過失國家實行制裁的效果等等,都是有關這一問題的題中之義。
④ 建立各種集團之間的相互了解。各個群體是否不需要族際仇恨和沖突也能增加自身的凝聚力,取得有效的發展?人類的適應能力如何調動起來把這種隔膜和仇恨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卡耐基基金會在冷戰后所致力的課題之一。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把兩項傳統的關注——和平與教育——結合起來。家庭、學校、社區組織和傳媒對形成族群的態度有關鍵作用,既可以向仇恨和沖突方向,也可以向寬容和合作方向引導民眾的情緒。1996年卡耐基資助16家機構對青年人的族際關系問題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找出兩種態度產生的根源與如何進行尊重和寬容的教育方法。鑒于媒體的重要作用,基金會在其資助的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中增加了這方面內容。這個節目是國際性的。
(3) 在世界幾個地區鞏固民主機構和進程,包括美國。
① 前蘇聯及其他地區。對俄羅斯和其他前蘇聯地區,基金會的做法不是提出改革的建議,而是提供機會促進這些地區和美歐及其他國家高級集團之間的經驗交流。
基金會資助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的“加強民主機制”項目從戈爾巴喬夫初期就已開始,對蘇聯中央政府和比較進步的地區中關心建立民主的人士給以咨詢,此項工作一直延續到蘇聯解體之后,許多當時與此項目有關系的人士已是俄羅斯社會有名望的重要人物。漢堡在會長報告中稱:這樣有組織地幫助一個國家民主化的國際行動在歷史上是少見的,而事實證明不是不可能的。不過,如果把民主當作裹著糖衣的新帝國主義入侵活動,那么將一事無成。如果把它看作在我們這個紛爭無處不在的人類中一個強有力的、建設性的、解決沖突的機制,那么這是一個應付生死攸關的挑戰的寶貴機會。
② 加強美國國內民主。卡耐基基金會認為自己的各項工作,包括教育,都貫穿了加強民主價值觀的精神。不過另外還有更加直接的由專人負責的專門項目,其主要內容是提高選舉的投票率、促使競選捐募款制度的改革、推動國會改革、提高大學在處理重要社會問題中的作用、研究民主與媒體的關系等。基金會認為當前對美國民主的威脅因素如下:
● 公眾對政治的冷漠和憤世嫉俗的態度,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政治權力為特殊利益集團服務,不是為公眾的利益服務;
● 不同宗教、種族和族裔、階級、性別的人群關系日益疏離,美國凝聚力下降。光是寬容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互相理解和接受,并認識到美國社會的力量在于多元化;
● 老年人的積極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其困難也未得到足夠照顧;
● 貧富懸殊擴大。
這些問題都是基金會特殊項目所關注的內容。
(4) 其他特殊項目。
經濟問題在卡耐基基金會歷史上不是重點。但是自7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家庭收入下降,大批婦女進入勞動大軍,而同時反福利政策的勢力抬頭。有鑒于此,基金會開始關注經濟拮據的家庭問題,資助一系列的有關研究項目,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兩名學者卡默曼(Sheila Kamerman)和卡恩(Alfred Kahn)關于工業化國家社會福利比較研究與卡耐基兒童理事會關于美國困難家庭兒童狀況的報告。基金會還在哥大建立了全國貧困兒童中心,致力于將美國2300萬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兒童的狀況向全國廣為宣傳以教育公眾。
此外還成立了“卡耐基科學、技術與政府委員會”,旨在促進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研究,分析科學如何為社會服務,并確保科技成就作人道的使用,關注發展科技的決策過程;研究“使美國民主適應世界的變遷”,如技術進步、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內少數族裔和文化多元化對原來的民主機制的挑戰等課題。⑨
1997年克林頓總統授予卡耐基基金會漢堡會長美國平民最高的榮譽——總統自由獎章,以表彰他為“改善兒童的健康和福利事業”做出的終身努力。
三、 洛克菲勒基金會⑩
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成立于1913年,在紐約注冊。老洛克菲勒和老卡耐基一樣,在沒有成立基金會之前已大量捐贈多項事業。其家族更加突出,現在已經到第五代,仍然堅持最初的捐贈傳統,關注點始終是教育、健康、民權,以及城市和農村的扶貧。其捐贈時間跨度之長、規模之大和成就之顯著,可以當之無愧地執美國乃至全世界慈善事業之牛耳。
老約翰·D.洛克菲勒在建立基金會之前最有名的捐助是1892年創辦芝加哥大學。到1910年捐贈最后一筆錢,老洛克菲勒累計共向芝大捐款3500萬美元,開歷史上獨家對一所大學捐款之最。老洛克菲勒拒絕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該校的要求,也不干涉其建校方針及管理,只提出“一切都要最好的”,果然芝加哥大學如今已是世界級的名牌大學。另外兩項重要捐助是1901年成立的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和1903年建立的“教育總會”(General Board of Education)。這些舉措已足見其對教育之重視。其中,“教育總會”的一大業績是黑人教育,下文將詳述。
與卡耐基一樣,洛克菲勒為如何有效地捐款所苦,財富成為負擔。他也有一位顧問和好友弗雷德里克·蓋茨(Frederick Gates),勸其在生前對財富作出處理,于是在蓋茨建議下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于1913年在紐約正式注冊,其宗旨是促進“知識的獲得和傳播、預防和緩解痛苦、促進一切使人類進步的因素,以此來造福美國和各國人民,推進文明”(以后隨著形勢的變遷,在措辭上略有更改,但基本精神不變)
。這一目標與卡耐基基金會相似而更廣泛,陳義更高,覆蓋面及于全世界人民。老洛克菲勒當選為第一任會長。成立之初,正值一戰時期,所以最初的捐贈適應當時的需要,如救濟饑荒、提高軍隊士氣、戰俘的福利等等。以后重點逐漸集中,有以下一些特色:
《財富的歸宿》 第四部分醫療衛生
1. 醫療衛生
老洛克菲勒本人相信健康為人類福利之本,發展醫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弗雷德里克·蓋茨更是一個醫學迷,所以洛克菲勒早期幾乎全部工作都在這方面,在教育方面的特色也是發展和改善醫學教育。在基金會成立之前,洛克菲勒已經有一個衛生委員會(Sanitary Commission),進行鉤蟲病防治工作。1913年注冊之后第一個重要行動就是在基金會之下建立國際衛生部,把這一委員會合并進來。顧名思義,從一開始,洛克菲勒的意圖就是把此項工作國際化。第一項任務就是把它發起的防治鉤蟲病和公共衛生的工作向全世界推廣。
1917年,洛克菲勒任董事長,會長為文森特(GeorgeVincent)。在他任期的十年內基金會的工作有很大成績,其中國際衛生部是最大的重點。防治鉤蟲病的工作遍及六大洲62個國家,以后又發展到瘧疾、傷寒的防治,取得相當大的成績。與此同時,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建立常設公共衛生機構,從事更加廣泛的公共衛生工作。相應地,又在美國和世界各國培訓公共衛生醫務人員。
另一項工作是提高醫學水平。前面提到,卡耐基基金會資助了一項旨在改進美國醫學教育的調查,產生了有名的弗萊克斯納(DrAbraham Flexner)報告,與歐洲先進國家相比較,全面指出美國的弱點。一戰結束后,洛克菲勒基金會在這項報告的基礎上與先此成立的“教育總會”合作,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展開改進醫學教學和建立高水平的醫學院的努力。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是這一努力成功的標志,代表了當時美國最高的醫學教育水平。在國外包括英、法、比、加拿大以及拉美、中東和東南亞一些地區。從1917年至1928年,基金會在歐、美、加為此項工作共付出4000萬美元,還有1000萬美元用于美國中等醫校和公共衛生。
眾所周知,在中國建立的著名的協和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會這一時期在海外頭等重要的項目,也是洛氏的得意杰作之一。這是單獨的項目,不包括在上述項目之內。關于在中國的工作將在第十章中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