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磷礦石有3種加工方法,即機械、酸法和熱法加工。
1.機械加工:將磷礦石磨成磷礦粉,直接作為酸性土壤肥料使用。礦粉的磨細度一般要求100目多于90%,要求礦石含P2O5 10%~20%,對其他雜質無特殊要求。
2.酸法加工:用各種無機酸分解磷礦粉,所得產品主要是各種水溶性磷肥和磷酸鹽。主要產品有:過磷酸鈣、萃取磷酸、重過磷酸鈣、磷酸銨、硝酸磷肥。
磷礦的選礦與加工
1.浮選法: 中國磷礦普遍含MgO較高,磷礦物和脈石礦物共生緊密,嵌布粒度細,只有采用浮選法才能獲得較好的分離效果,因此浮選法是中國磷礦選礦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浮選法包括直接浮選、反浮選、反—正(正—反)浮選和雙反浮選等工藝。生產實踐中用得較多的是直接浮選工藝和反浮選工藝。直接浮選工藝 采用有效的抑制劑抑制磷礦石中的脈石礦物,用捕收劑將磷礦物富集于浮選泡沫中。
該選礦工藝已成功地應用于巖漿巖型磷灰石和沉積變質型磷灰巖礦石的選礦工業生產中,沉積型硅鈣(鈣硅)質磷塊巖是世界公認的難選磷礦石。自“S”系列抑制劑的直接浮選工藝開發后,這類磷塊巖礦石的選礦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反浮選工藝 反浮選工藝主要用于磷礦物和白云石的分離,以無機酸作為礦漿pH值調整劑,在弱酸性介質中用脂肪酸捕收劑浮出白云石,將磷礦物富集于槽產品內。其最大優點是實現了常溫浮選,槽產品粒度較粗有利于產品后處理。
2.擦洗脫泥工藝: 60年代中期中國就開始對湖南瀏陽磷礦進行擦洗脫泥研究,并取得一定效果。80年代初又對云南海口磷礦進行研究,繼而擴大到滇池地區的低鎂風化礦。目前該技術已開發成功并應用于滇池地區磷礦生產中。該工藝原理簡單,純屬物理選礦,即將風化磷礦石置于水中擦洗或磨剝,去除表面泥質物,使磷礦物富集。該工藝富集比一般不大,只能使P2O5品位提高3~5個百分點。3.重介質分選技術:礦物之間的比重差異是重介質分選的關鍵。中國于8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發現其技術關鍵在于能否將分離比重嚴格控制在2.8~2.9之間。重介質分選技術因其分選效率高、環境污染小等優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從長遠看,這種技術可望作為一種預選作業,從低品位磷礦中預先排除大部分脈石,從而提高后續分選作業的效果。
4.焙燒消化工藝:這是一種化學選礦法,主要用于含硅酸鹽礦物很少的碳酸鹽型磷礦石。利用碳酸鹽礦物在高溫下熱分解放出CO2,然后加水使CaO、MgO水化成為細粒Ca(OH)2和Mg(OH)2,采用分級技術脫除鈣鎂氫氧化物后,使磷礦物富集。該工藝在選別陜西何家巖、貴州甕福、大塘等磷礦中均獲得較好的結果,并已完成擴大試驗。但由于能耗高、脫出的石灰乳處理困難,加上生產控制難度較大等原因,尚未推廣應用。
5.化學選礦:此法主要用于排除碳酸鹽礦物,特別是MgO,使精礦中MgO含量降低到0.5%以下。由于加工費用較高,只有在其他選礦工藝所得精礦質量滿足不了后續加工要求時,才可以考慮用此技術處理精礦。在磷礦化學選礦中,用作碳酸鹽礦物的萃取劑主要有氯化銨、硫酸和二氧化硫等,其中硫酸應用最廣。
6.光電揀選技術:光電選礦是利用礦石和脈石之間的色差進行選別,以代替人工手選;在磷礦生產中極少使用。中國曾對開陽磷礦進行過光電揀選研究,主要用于揀除開采中混入的頂板白云巖,獲得一定效果。
紅星機器主要對磷礦選礦的礦石性質以及磷礦選礦工藝分析,配制出一套技能環保,高效率的磷礦加工生產線,歡迎大家免費咨詢。
磷礦選礦工藝分析:http://www.rsjq.org/art/n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