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格尺寸:120x120x38mm
品 牌:SUNON(臺灣建準)
型 號:12038 2123HSL HBL
軸承結構:S:SLEEVE HSL(含油軸承)
電 壓:110~120V AC/220~240V AC
功 率:23/21(W)
頻 率:50/60(Hz)
轉 速:2600-2900(R/min)
風 量:2.58/3.15(M3/min)
摩擦生電
編輯
摩擦生電,是不同的物體所約束電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在他們相互接觸時會發(fā)生電子的轉移而使二個物體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
中文名摩擦生電外文名triboelectricity原 理不同的物體所約束電子的能力不同現(xiàn) 象任何物體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 因同種材料進行相互摩擦
不同的物體所約束電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在他們相互接觸時會發(fā)生電子的轉移而使二個物體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
任何兩個不同種類的物體摩擦,都可以
起電。18世紀中期,美國科學家
富蘭克林經(jīng)過分析和研究,認為有兩種性質不同的電,叫做正電和
負電。物體因摩擦而帶的電,不是
正電就是負電。比如與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是為正電;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為負電。
近代科學告訴我們:任何物體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而原子由帶正電的
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所組成,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數(shù)跟核外電子帶的
負電荷數(shù)相等,原子不顯電性,所以整個物體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電荷數(shù)量很難改變,而核外電子卻能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轉移到另一物體上,從而使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shù)目改變。當物體失去電子時,它的電子帶的負電荷總數(shù)比原子核的
正電荷少,就顯示出還正電;相反,本來是中性的物體,當?shù)玫诫娮訒r,它就顯示出帶負電。
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其中必定有一個物體失去一些電子,另一個物體得到多余的電子。如用玻璃棒跟絲綢摩擦,玻璃棒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玻璃棒因失去電子而帶
正電,絲綢因得到電子而帶等
負電。用橡膠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電子轉移到橡膠棒上,毛皮帶正電,橡膠棒帶著等量的負電[1]
。
利用一些容易起電的同種材料進行相互摩擦,兩個
摩擦表面就能夠出現(xiàn)帶電現(xiàn)象。通過進一步的實驗表明:兩個表面所帶電荷為同性電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帶同性
正電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帶同性
負電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響(如通過其它導體導走電荷等)之后,實驗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
將
介質表面污染考慮進去從而來解釋此現(xiàn)象。因為介質在未摩擦之前會在周圍的環(huán)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結果是介質和污染物之間因接觸而產(chǎn)生了偶電層。摩擦會使一部分污染脫離介質表面,從而脫離部分的介質與污染之間的偶電層也隨之分離使介質帶上
電荷。因為介質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這里偶電層也是相同的,故偶電層脫離時,介質上帶上同種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