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產品參數 | |||
---|---|---|---|
品牌 | 錦程氣體 | ||
控制方式 | 自動 | ||
處理量 | 9999m3/h | ||
可售賣地 | 全國 | ||
類型 | 真空除氧設備 | ||
型號 | vpsa |
氧氣側吹煉鉛工藝的開發歷程
氧氣吹側煉鉛工藝是在我國以傳統的燒結——鼓風爐工藝為主導、氧氣底吹——鼓風爐還原熔煉(SKS)工藝全面推廣的背景下,由河南新鄉中聯總公司、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和中南大學(早期有俄羅斯專家參與)在原蘇聯瓦紐科夫熔池熔煉的基礎上聯合開發的。瓦紐科夫熔池熔煉技術最早在煙化裝置上完成了硫化銅精礦的半工業試驗,爾后在3.0m,4.8m等試驗爐上完成工業試驗,在前蘇聯國家廣泛應用于銅冶煉生產。煉鉛方面,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作過2次半工業試驗,取得了可以接受的試驗結果,但于前蘇聯的解體,試驗工作沒有繼續。
2000年10月在河南新鄉開始啟動1.5m氧氣側吹直接煉鉛工業試驗研究工作,2001年11月試驗裝置建成點火烘爐,歷時2年半,共經歷24次試驗,到2004年5月完成整個工業試驗。試驗分氧化熔煉與還原熔煉兩個階段在同一套裝置中進行,即硫化鉛精礦經配料后加入試驗爐中,經氧化熔煉產出一次粗鉛和高鉛渣,粗鉛連續排出澆鑄成粗鉛錠,高鉛渣連續排出經水碎后暫時堆存,當高鉛渣積存至一定數量后,再轉入還原熔煉。俄羅斯專家參與指導了前11次試驗中的6次,但由于其過多地依賴于煉銅經驗,至第11次試驗結束時,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中俄專家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分歧,俄方專家退出。隨后對試驗裝置進行了較大的改進,從第16次試驗開始,基本正常運行,特別是第23次氧化熔煉試驗,連續正常運行33天,因引風機故障停運,第24次還原熔煉試驗,連續正常運行62天,直至富鉛渣用完停爐,試驗取得了可用于工業化生產的所有數據[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