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線
什么是滴水線
在外窗臺板下邊一般都會有一條凹形的線條,那是為了防止雨水延板流到墻里的設計,雨水在這條線外就會跌落,這個就是滴水線,適用于建筑工程中有阻斷滴水要求的部位,一般滴水線(槽)做在窗過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應對其表面進行“毛化處理”。
滴水線介紹:
在建筑工程中為了阻止水由豎向墻面流到底側墻面而設計,沿結構下部周圍布置的凹槽狀部位,叫做滴水線(也叫做滴水槽)。一般設置在雨蓬、窗口、樓梯踏步下、陽臺、女兒墻壓頂和突出外墻的腰線等部位。一般是在底面與外墻面交界的地方,距拐角1-2cm處,做一條1cm左右寬的凹槽,這樣水就被隔斷而不會向內流了。
滴水線做法:
1、基層處理:一般滴水線(槽)做在窗過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應對其表面進行“毛化處理”:一是“鑿毛”,即用鏨子剔毛,剔去光面,使其粗糙不平。另一種方法是“甩毛”,即在清理干凈的混凝土表面上用機械噴涂或用笤帚甩上一層1:1稀粥狀水泥砂漿(內摻適量建筑膠)使之凝固在混凝土表面,用手掰不動為止。
2、粘貼滴水線(槽):按照事先彈好的位置線,采用摻膠砂漿將滴水線(槽)粘貼好,視現場情況,約50~80cm布一個粘貼點,小于2m的窗洞口布2~3點,大于2m的窗洞口布3~5點。
3、滴水線(槽)施工應與建筑外沿抹灰同時進行,當外墻抹灰進行到窗洞口或陽臺底口時,先完成洞口外大墻面抹灰,然后翻尺板,將尺板夾于已抹好的大墻面上,尺板坡口朝里,下邊線與事先粘貼好的滴水線(槽)找水平,然后抹窗口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