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旋挖機施工工藝流程
旋挖鉆機成孔首先是通過底部帶有活門的桶式鉆頭回轉破碎巖土,并直接將其裝入鉆斗內,然后再由鉆機提升裝置和伸縮鉆桿將鉆斗提出孔外卸土,這樣循環往復,不斷地取土卸土,直至鉆至設計深度。對粘結性好的巖土層,可采用干式或清水鉆進工藝,無需泥漿護壁。而對于松散易坍塌地層或有地下水分布,孔壁不穩定,必須采用靜態泥漿護壁鉆進工藝,向孔內投入護壁泥漿或穩定液進行護壁。施工工藝流程主要分為以下七點:
1、定位放線:根據勘測單位提供的水準點及測量控制網引測,在軸線的延長線上做點,樁施工過程中對現場測量控制點進行校核,并做好有效保護。
2、埋設護筒:護筒中心線對準測定的樁位中心,嚴格保護護筒的垂直度,確保其中心線與樁中心重合;護筒固定正確位置后,用粘土回填夯實以保證其垂直度。
3、樁機就位:鉆機安裝就位后,應將鉆頭中心對準樁位中心,確保施工中不發生孔位偏移。(旋挖鉆機一般都帶有定位后的鎖定功能,只要鉆機不整體移位,鉆桿可以自由旋轉,經操作手的操作,就會仍對準原定樁位中心。)
4、成孔:利用泥漿箱和泥漿池配合使用,采用人工(采用泥漿泵攪拌造漿,泥漿采用鈉基或鈣基膨潤土制作,摻量按泥漿比重的要求進行換算或用泥漿比重儀控制即可。、攪漿護壁成孔,泥漿比重應根據具體底層條件而定,根據試樁及施工經驗確定各層地層條件下的鉆進參數(泥漿比重選取范圍一般為1.05~1.10之間、;成孔后對孔徑、孔深、沉渣、泥漿比重等各項指標進行檢查。(旋挖鉆孔最大的優勢就是泥漿可以反復利用,第一次造漿后,以后做適當補充即可)
5、清孔:清孔(干成孔作業時不需要、:因旋挖鉆用泥漿不循環,在保障泥漿穩定的情況下,清除孔底沉渣,一般用雙層底撈砂鉆斗,在不進尺的情況下,回轉鉆斗使沉渣盡可能地進入斗內,反轉,封閉斗門,即可達到清孔的目的。清孔后,泥漿相對密度應小于1.25。在第一次清孔后安放鋼筋籠及導管,再次驗孔,若沉渣厚度不滿足施工技術規范及設計要求時(設計要求值為不大于5cm)進行第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分為兩步,一若沉渣厚度較少,則可采用在導管內注清水,同時上下提降導管使沉渣攪動懸浮,達到減少沉渣厚度的目的;二若上述方法無效或沉渣較厚時,采用類反循環排碴法,將砂石泵放入導管內,通過泵的抽吸作用,在導管內腔形成負壓,在孔內泥漿柱和大氣壓的作用下,孔壁與導管外空間的泥漿液流向
孔底,將孔底沉渣帶進導管內腔,再經過砂石泵排至地面泥漿池內,同時在 孔內補充清漿,形成類反循環排碴。清孔后復測,至沉渣厚度滿足設計要求后,立即灌注混凝土。
6、安放鋼筋籠:利用吊車將鋼筋籠垂直吊入孔內,放到設計標高面后固定好鋼筋籠。
7、安裝導管:利用吊車將導管放入,導管直徑、長度應與孔深配套,管距孔底0.3m,初灌量應保證混凝土擴散后,導管埋入深度不小于1m。
8、澆注混凝土:每注入一定量的混凝土,利用吊車向上拔管,每提0.3m, 反插一半,保證混凝土的擴散和密實,如此循環,直至頂面。最小埋入深度不能小于1m,最大埋深可達到10m以上,這主要是因為旋挖施工所需要的泥漿比重較小、沉渣較少、砼與泥漿重量差明顯。
(具體施工中最大埋管深度達到11m,砼在灌注時仍翻漿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