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鑄造用晶閘管中頻爐,其熔化速度與國外先進的同類中頻爐相差甚遠。國內用于鑄造的中頻爐,特別是中小企業大部分中頻爐容量為l50~300kg,頻率在l000Hz左右,功率重量比為l:(1.56~1.88),熔化時間多在9O~120min,熔化率在0.125~0.20t/h。
國外用于鑄造的容量相近的中頻爐多為2500Hz左右的頻率,功率重量比在(1.5—2):l,熔化時間只需20~25min。進口的中頻爐熔煉時間短,合金元素燒損少,能耗低。
提高熔化率,降低能耗,是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將中頻電源改頻需要改動的地方較多,如更換逆變用晶閘管,改變觸發頻率.重新繞制電抗器,重制感應圈等。這些工作都需要有專業技術知識,改造難度較大。特別是生產廠家很難自行完成。
能否在不改動電源的情況下提高熔化率呢?經過分析,結論是只改動感應圈同樣可以提高熔化速度。
2 改造感應圈提高熔化率的可行性分析
國內生產的晶閘管中頻爐多采用并聯諧振方式。中頻電源的直流電壓是基本固定的,約500V,三相交流電經橋式全波整流得到單相直流電,電壓約為380V×1.35=510V,然后經逆變橋變為單相l000Hz中頻交流電送到爐體對要熔化的金屬進行加熱使其熔化。
國內生產的中頻爐感應圈磁場內的鐵磁材料(待熔化的鋼和鐵)導磁率較低,溫度達到居里點以后導磁率更低,趨近于1,既影響中頻電源的功率輸出,叉影響熔煉速度。在不對中頻電源進行大改動的情況下,提高感應圈內的磁場強度就成為提高熔化率的重要手段。
以前爐體的設計多是沿用前蘇聯的設計方案。感應圈的高度直徑比較低,約為1.2:l,匝間距較大。感應圈可看成一個大的螺線管.增加線圈的匝數.減小線圈的直徑,就可以提高線圈內的磁場強度。因此提高感應圈的高度直徑比,增加匝數,減小匝間距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基于上述分析,對幾個廠家生產的250kg
中頻爐的感應圈進行了測量。匝數多為16或17,最少為l4匝。匝間距在6~8mm。
經過多次計算確定從三個方面改進感應圈進行試驗:
(1)匝數定為20和2l。
(2)匝間距定在2~3mm。
(3)高度直徑比為(1.4~1.6):1。
同時進行了加大感應圈截面積試驗。
3 中頻爐感應圈與中頻電源的匹配
中頻爐的工作點靠諧振點越近,其頻率就越高。中頻輸出電流I=U/Z就越小,輸出功率P=U×I也減小,這是應避免的。因此需要合理選用感應圈即爐體線圈的電感量和諧振電容的電容量。
在實際生產中感應圈內的電感量變化很大;一方面與感應圈的內徑、高度、匝數有關;另一方面還與爐料的形狀、大小、導磁率有關。在設計時取爐料的導磁率為1,因為大部分爐料在溫度達到居里點(950℃)以后導磁率都趨近于1。這樣作近似計算的結果與實際運行誤差不大。
感應圈包括爐料在內是感性負載,功率因數很低。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中頻電源的容量,必須用電容器補償無功功率。補償后可以出現三種結果:①欠補償狀態;②全補償狀態;③過補償狀態。
根據中頻電源要求負載呈容性,即工作在過補償狀態,移相角功率因數角在20。~45。為好。
為了提高感應圈內磁場強度,高度直徑比應盡量選大些。匝間距在能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小,以提高匝間密度。綜合考慮Q值取20為宜。cosφ值取0.809,即功率因數角取36.左右較好。
聯系人:王先生 1399186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