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檢查泵體與電機地腳螺栓及其他連接螺栓的緊固情況。二次灌漿應達到設計強度,抹面工作應結束。 冷卻、傳熱、保溫、保冷、沖洗、過濾、除濕、潤滑、液封等系統及工藝管道應連接正確,已無滲漏現象。管道應沖洗干凈,保持暢通。 將壓力表、真空表、電流表、安全閥等安裝齊備,各指示儀表應靈敏、準確。 各潤滑部位應加入符合技術要求規定的潤滑油(脂)。 泵入口須加過濾網,過濾網有效面積應不小于泵入口截面積的兩倍。 空轉電機,檢查旋轉方向,確認無誤后裝上聯軸器。 檢查進、出口閥開關位置是否正確。 清除泵周圍一切雜物,清理好現場。 2啟動程序 盤車兩周,注意泵內有無異常聲音,轉動是否輕便。盤車后隨即裝好聯軸器防護罩。 離心泵應先開進口閥門,關閉出口閥門后再啟動,待泵出口壓力穩定后,緩慢打開出口閥門調節流量,在關閉出口閥門的條件下,泵連續運轉時間不應過長。 往復泵、齒輪泵、螺桿泵等容積式泵啟動時,必須先開啟進、出口閥門。 輸送化工介質進行試運轉的泵、其充液、置換、排氣等要求應按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 往復泵試運轉時,應按下述規定升壓:無負荷(出口閥門全開)運轉應不少于15min;正常后,在工作壓力的1/4、1/2、3/4的條件下分段運轉,各段運轉時間均應不少于0.5小時后,在工作壓力下應連續運轉4小時以上。在前一壓力級試運轉未合格前,不應進行后一壓力級的運轉。 計量泵應進行流量測定。流量可以調節的計量泵,其調節機構必須動作靈活、準確。可連續調節流量的計量泵,宜分別在指示流量為額定流量的1/4、1/2、3/4和額定流量下測定其實際流量。在高溫條件下試車,應在試運轉前進行泵體預熱,泵體表面與有工作介質的進口工藝管線的溫差應不大于40℃。泵體預熱時,溫度應均勻上升,每小時溫升不得大于50℃。預熱時,每隔lOmin盤車半圈,溫度超過150℃時,每隔5min盤車半圈,檢查泵體機座滑動端螺栓處的軸向膨脹間隙,開啟入口閥和放空閥門,排出泵內氣體,預熱到規定溫度后,再關好放空閥門。然后按一般程序試車。 在低溫介質中試運轉的低溫泵,要先做到預冷前打開旁通管路,按工藝要求對管道和泵內腔進行除濕處理。對泵體預冷的冷卻速度每小時不得大于30℃,預冷時,應全部打開放空閥門,預冷到規定的運轉溫度后,再將放空閥門關閉。然后按一般程序試車。 脆性材料制造的泵在試車過程中,應防止驟冷和驟熱,不允許有高于50℃溫差的冷熱突變。 蒸汽泵的汽缸在試車時,應用蒸汽進行暖缸,并及時排凈冷凝水。應運行平穩,機構動作應靈活、準確。各潤滑點的潤滑油溫度、密封液和冷卻水的溫度,不得超過技術文件的規定。泵體管道應達到無泄漏要求,填料密封可根據輸送介質粘度的不同,允許有5~20滴/min的均勻泄漏,機械密封在試車中不允許有泄漏。 3停車 離心泵停車時應先逐漸關閉排出管路閥門,切斷電源。待泵冷卻后,再關閉各冷卻系統及封油的管路,將泵內液體和冷卻水排盡并清洗干凈,防止凍裂和粘連。 往復泵等容積泵的停車即切斷電源,停止電機運行,然后關閉進出口管道閥門。 高溫泵在高溫條件下試車時,停車后應每隔20~30min盤車半圈,直至泵體溫度降到50℃為止。蒸汽泵停車后應放凈汽缸內的冷凝水,并按規定做好防凍保溫工作。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緊急停車處理: 泵內發出異常聲響和振動突然加劇; 軸承溫度突然上升超過規定標準; 泵流量突然下降: 電流超過額定值持續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