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部分板材企業盲目追求電商 步入轉型困局
板材行業在經過快速發展之后,企業總體達到了近三千家,但是在近年來,板材行業出現多家門店已經開始面臨倒閉的危險。倒閉潮折射的是傳統企業面臨的轉型困局,它們徘徊在盈虧的邊界線上,尋路無門。
倒閉潮來臨 企業還需轉型升級求發展
眾所周知,作為傳統行業的典型代表,板材行業這兩年的日子并不好過,而部分傳統企業的倒閉潮,無疑給了本已經充滿寒意的板材行業一次更揪心的震懾,一波更加劇烈的行業洗牌潮正澎湃暗涌。四川遂寧生態木195長城板工程批發。
在全國幾大板材市場了解到,近一兩年來,一些實力較弱的中小型板材經銷商已經開始逐漸關店,有的是為縮減經營規模,有的則干脆退出了市場。
而對于上游的建材制造產業來說,之所以陷入困局,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同時外銷受阻,工程量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建材行業的整體產能過剩,導致行業整體微利,抗風險能力降低。某板材協會的業內人士就表示,“幾乎每家板材企業都有庫存。”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為了回籠資金,不少企業都將利潤壓縮以便出貨,有的企業利潤甚至低于3%。
板材等建材行業這幾年來缺乏實質性的行業發展,主要是因為整個板材等建材行業的產品高度同質化,使得產品缺乏競爭力;板材企業不注重品牌塑造,難以產生品牌溢價。
在市場不景氣的沖擊洗禮下,板材等建材行業一些小企業的倒閉,并未帶來行業的大變革。由于缺乏具有新思維的行業龍頭老大的帶動,如何變革,建材行業依舊集體迷茫。
轉型困局下 板材企業盲目追求電商為銷量?
部分板材企業盲目追求電商 只為銷量,當幾乎所有行業都在擁抱互聯網的時候,建材行業的自我變革也瞄準了電子商務,邁開了艱難的一步。
此外,電商固然為板材等建材企業增加了一個售賣渠道,卻并不見得能夠帶來多大的實質性效益。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直通車、鉆展、首焦等電商平臺主流推廣方式,對于建材企業來說只能是賠本賺吆喝,就算參加了活動,吸引到流量,建材產品也很難支撐高昂的流量費用。”一方面是板材等建材電商在消費端的嘗試受阻,另一方面則是供應端的互聯網化也極為初級。“雖然基于供應商與采購商之間的建材電商平臺并非沒有,然而,目前類似阿里、慧聰等平臺往往只能提供一些產品信息,只是解決供應商與采購商之間信息流的問題。”中國從業內人士李總處了解到,現有的這些平臺由于并不是專門針對板材等建材行業,故而存在著信息不精準、實用性不強等諸多問題,導致了其實質效果并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