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房仔豬為什么會腹瀉呢?腹瀉原因是什么?該怎么治療?又該怎么預防呢,讓農盛樂戒料香告訴你。
仔豬腹瀉是近幾年養豬業的常見病,也是制約養豬業發展的一個瓶頸,無論是集約化豬場還是中小型豬場或者是農村散養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仔豬腹瀉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業內人士采取過N種辦法,但是效果參差不齊。
我在拜訪服務過程中了解到一些豬場:
1.母豬產仔的時候就出現仔豬拉稀
2.產后2-3天產房出現仔豬先嘔吐后拉稀現象
3.在產后10天母豬出現奶水少仔豬拉稀的現象
4.給拉稀的仔豬換一頭母豬哺乳,拉稀就好了
5.給拉稀的仔豬立即斷奶拉稀就好了
出現這種情況很多豬場給仔豬灌藥打針,治療效果不明顯,造成仔豬嚴重脫水,導致僵殘仔豬多,死亡率升高,斷奶重減輕。究其原因做深度分析。
一、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分析:
1、病毒性方面: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呼吸道豬冠狀病毒、圓環病毒、偽狂犬病毒、豬瘟病毒、博卡病毒等。
2、細菌性方面:致病性大腸桿菌(紅痢黃痢白痢)、沙門氏菌等。
3、寄生蟲方面:球蟲等。
4、母豬方面:
(1)乳房水腫,子宮炎,乳房炎,無乳綜合癥或少乳
(2)母豬便秘,厭食
(3)營養不平衡,驟然換料
(4)母豬衛生不潔
(5)攻胎不合理,造成仔豬初生重太輕
(6)霉菌毒素--霉雨季節關注
5、仔豬方面:
(1)接產不規范臍帶血丟失造成仔豬缺鐵性貧血引起仔豬腹瀉,
(2)沒有吃到初乳導致低血糖,或初乳攝取不足,仔豬出生后六小時內必須吮吸到初乳,當母豬生病造成初乳質與量的不足,或者仔豬遭受冷應激時,會造成仔豬初乳攝取不足,引起下痢。
(3)應激因素影響。
(4)寄養不當,寄養的豬因吮吸的乳頭位置改變而較易緊張,增加疾病的發生,造成仔豬下痢,成功的寄養仔豬應在仔豬出生后12-24小時內完成。
(5)誘食補飼不當。
6、環境方面:
(1)溫度與濕度。
(2)賊風侵入。
(3)氣候特然變化。
(4)仔豬補鐵與保健。
(5)衛生消毒:分娩舍未做優進全出。沒有保持清洗消毒干燥。
①保溫不夠,仔豬出生后是否有足夠的保溫燈、保溫板,燈泡高度是否正確等,初生仔豬的溫度從37 ℃逐漸降低。潮濕,在沖洗豬舍后沒有保持適當干燥會造成仔豬下痢,潮濕的地面相當于溫度下降6-9 ℃。
②9m/s的賊風,相當于空氣溫度下降4℃。
③晝夜溫差相差10℃以上,一般要求仔豬的床面溫差不能超過 1 ℃,分娩舍溫差不能超過2 ℃。
④仔豬出生后處理不當,弱小仔豬需要特別的照顧,卻被忽視,當發生下痢時,注射鐵劑會降低其免
各位養豬戶有沒有發現:
母豬淚斑越嚴重,小豬拉稀越厲害!
母豬皮膚越粗糙,小豬拉稀越厲害!
毛孔出血點越多,小豬拉稀越厲害!
母豬產后恢復越慢,小豬拉稀越厲害!
母豬精神狀態越差,小豬拉稀越厲害!
把拉稀的小豬斷奶,小豬拉稀就好了!
給拉稀的仔豬換一頭好母豬帶,小豬拉稀就好了!
證明:仔豬腹瀉不是它的病是它媽媽的病!
二、綜合防控策略
本類病目前還沒有特異性方案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只能采取綜合防控策略,多管齊下,以求減少損失。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同樣的方案在一些場可以有效控制本病,而用到其它場又可能沒有任何效果,這樣的不可復制性讓豬場生產管理者千頭萬緒,不知如何入手。其實簡單歸納起來所有方案可以分成三類:
一是用于母豬的方案
二是用于仔豬的方案
三是用于環境管理控制的方案
1.用于母豬的方案
(1)針對病毒性腹瀉的推薦免疫程序為:使用與流行毒株同源性高的滅活苗在9月份,10月份對母豬群(包括后備母豬)進行兩次普免,以后在產前30-40天、15-20天各免疫一次;實際生產證明這樣的免疫程序可大大降低仔豬腹瀉的發生率。
(2)建議豬場做抗體檢測:抓好對整個豬群都有影響的豬瘟、偽狂犬、藍耳病,圓環病毒的基礎免疫,定期檢測以評估防控的效果,并及時作出調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豬場已經證實只要這四個疾病相對穩定,即使仔豬發生腹瀉,損失也相對要小得多。
(3)清除母豬隱性感染及免疫抑制及帶毒:增加抗病營養,提高奶水質量
(4)秋冬季節適時做好母豬驅蟲工作,每季度驅蟲一次。
2.用于仔豬的方案:清除產房病原,強化管理,減少傳播
3.環境管理控制方案
任何疫苗或者藥物都不可能完全替代良好的管理環境對豬群的影響,豬只日齡越小越是如此,任何疾病都是如此,這就要求更精細的進行一些細節管理。
所以這里我提到農盛樂戒料香飼料添加劑,母豬專用戒料香和仔豬專用戒料香:從母豬仔豬本體入手,食用戒料香豬飼料添加劑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強免疫力,同時抑制有害菌群侵入和繁殖,降低母豬仔豬腹瀉等疾病的發生幾率,長期使用可使豬冠紅亮,肌肉豐滿,羽光毛亮,肉質紅潤。使用農盛樂戒料香,從而達到一個強有力的微生態墊料環境,省時省力,節約飼料,節約水電,提高品質,改善圈舍空氣質量和飼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