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3D版清明上圖畫卷一手展覽資源震撼視覺體驗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出自北宋畫家張擇端之手,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張擇端在寬僅20多厘米,長500多厘米的絹本長卷上,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漢族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國際展出的3D動畫《清明上河圖》是南京有史以來最長的3D畫卷,借助現代3D技術,將原作放大,以50米×4米的恢弘手筆,動態還原了《清明上河圖》的千古畫境。記者在現場看到,生動的畫卷在幕布上展開,千余名動態人物、繁忙的汴河漕運、喧鬧的街市,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1千年前世界上最長的城市是怎樣一番繁華景象?在《清明上河圖》展館中,觀者仿佛瞬間穿越到了1千年前的“世界中心”,與北宋文人把酒言歡、與將軍騎馬巡查、與船夫搖櫓吆喝。“虹橋爭渡”畫段,是清明上河圖中最為精彩的部分,主辦方以畫里的虹橋原型,搭建了一座真實的“虹橋”,猶如走進了畫里,繁忙的運河氣象,盡收眼底,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體驗一刻鐘“穿越”汴京的樂趣。
據悉,這幅3D版《清明上河圖》比原版的清明上河圖放大了100倍,分為白天與后夜,每隔4分鐘為一個日夜循環。作品不僅保留了原作所有的街道、車船、樹木和建筑,在整體色調和畫風上也都力求同原貌保持一致。
同時,通過合理的想象,創造性表現了開封的夜景。圖上共有1068個人物,其中白天691人,晚上377人,在4分鐘的循環中,畫卷中的場景由日到夜自然過渡,1000多個人物往來其中,郊外的靜謐、碼頭的繁忙、街市的喧囂躍然于觀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