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夯加固飽和土原理相對較為復雜。飽和土由三相組成:固相、液相、氣相。強夯過程中,首先其動力應加速飽和土的排水,使液相的比例減小。在強夯過程中,土體有效應力的變化十分顯著,且主要為垂直應力的變化。由于垂直向總應力保持不變,超孔隙水壓力逐漸增長且不能迅速消散,則有效力應減小,因此,在強夯飽和土地基中產生很大的拉應力。水平拉應力使土體產生一系列的豎向裂縫,使孔隙水從裂縫中排出,從而加速土體的固結。飽和細顆粒土體經強夯后,在夯坑周圍會出現徑向或環向裂縫,孔隙水從這些裂縫中冒出。北京乙烯工程采用強夯法消除砂土、粉土液化,由于局部粉土細顆粒含量較高,且地下水位較淺,在強夯中就出現了短時間液化現象,地表出現許多裂縫,孔隙水從裂縫逸出,約2—3天后消失,經檢測評價,該局部地基消除液化,且承載力從原來的約100kPa提高到170kPa。
強夯使土中氣體釋放,飽和土中含有約1%~4%的封閉氣體,強夯時產生沖擊能,部分沖擊能由于錘與土體摩擦及土顆粒在移動過程中的摩擦而轉化為熱能,熱能傳入飽和土中使封閉泡移動,加速可溶性氣體從水中釋放并逐漸從地表逸出。
強夯使飽和土壓縮變形,在強夯能量作用下,氣體體積首先被壓縮,孔隙水排出,超孔隙水壓力減少,在強夯瞬間,會發生有效的壓縮沉降。當夯擊反復進行時,土顆粒相互靠攏,土顆粒表面的薄膜水受到擠壓,使其部分薄膜水由物理-化學吸附作用使土顆粒相互聯系,由此產生多余的水變為自由水流向土顆粒之間,形成-定孔隙水量后從地表逸出,由于薄膜水的減薄,土顆粒發生相對位移,進一步擠密,由紊亂狀態進入穩定狀態,孔隙大小亦達到比較均勻狀態,起孔隙水壓力消散,土體重新穩定,承載力提高。
飽和軟土觸變恢復,飽和細顆粒土在強夯沖擊波的作用下,土中原來相對平衡狀態的顆粒、陽離子、定向水分子受到破壞,水分子的定向排列被打亂,顆粒結構從原先的絮凝結構變成一定程度的分散結構,粒間聯系削弱,強度降低,經過強夯后一段時間的休置期后,土骨架中細小顆粒一膠體顆粒的水分子膜重新逐漸聯結,恢復其原有的稠度和結構,與自由水又粘接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空間結構,于是土體又恢復并達到新的更高強度,這一過程即為飽和軟土的觸度恢復特性。有學者試驗統計,飽和細顆土夯后6個月的平均抗剪切承載力增加20%~30%,變形模量可提高30%~60%。需要說明的是,觸變恢復期細顆粒飽和土對振動極為敏感,因此,其后續施TT藝和檢測評價方法均應避免振動。
更多強夯施工服務案例和資訊請查看 www.hongchuqh.com,歡迎及時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