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透水混泥土能維持城市水資源平衡
透水混凝土采用水泥為膠結材料摻配高質量的同粒徑或間斷級配骨料所組成的,并具有一定空隙率的混合材料。將其制成混凝土路面、護坡及其制品時,能取得排水、抗滑、吸音、降噪、滲水效果,可改善城市地表生態循環,利于行車交通安全,保護生活環境,解決由于大規?,F代化城市建設帶來的負面影響。工程實踐證明,透水混凝土是一種新型多功能鋪裝材料。
采用透水混凝土路地面,可以延緩徑流和貯蓄雨水,大量雨水透過透水混凝土地面滲入地下,很好地補充了地下水資,維持地下水資源的供給平衡,緩解城市水資源的匱乏、短缺。
城市水系“海綿”改造特點
▲梳理現狀水系,使其連貫、成網絡化;
▲恢復河流水文形態特征;
▲修建河道兩岸植被過濾帶,修復生物棲息地環境;
▲減少河道兩岸點源及面源污染匯入;
▲給河道更多空間,拆除硬質護岸工程,打造復用型泄洪沖淤區;
▲城市防洪河岸加固。
城市水系常見問題:
◆河道固化、裁彎取直、河漫灘被侵占、城市的親水界面被毀壞;
◆河水排水迅速,河堤壓力大;
◆河流與兩岸濕地連通性差、自然河床和動植物棲息地被破壞、生物滅絕;
◆水生動植物生存條件差,環境容量有限,環境承載力不足,生態系統脆弱。
以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品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打造河湖相連、綠水繞城、花香四溢、水系交融的文明生態城市。這是國家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策劃中的一項戰略性決策,是市之所需、民之所盼的民生工程。
傳統的城市水系改造方式
我國傳統城市水系改造方式一直以“除水害、興水利”為目標,采用河道清淤、加固堤岸、截彎取直、修筑大壩等措施,雖能滿足人們對于防洪、排澇、灌溉等多種要求,但不可避免地破壞了自然河流的連續化,對河流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城市水系“海綿化”改造方式
城市水系海綿化改造的理念是大勢所趨。城市水系海綿化的改造是以加強完善骨干河網的建設、中小河道的水系溝通、以及暴雨來臨之前的水位預降機制,以承載吸蓄雨水的作用為內容,通過生態護岸、陸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植物建設,進而實現透水和凈水的功能。
關鍵策略
▲全流域管理理念;親水型防洪策略;河流生態保護。
▲避免過分強調水利規范,忽略使用感受,如親水性;重視河流作為生態系統提供的水文化美學價值。
城市水系“海綿”改造特點
▲梳理現狀水系,使其連貫、成網絡化;
▲恢復河流水文形態特征;
▲修建河道兩岸植被過濾帶,修復生物棲息地環境;
▲減少河道兩岸點源及面源污染匯入;
▲給河道更多空間,拆除硬質護岸工程,打造復用型泄洪沖淤區;
▲城市防洪河岸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