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項目:施肥配方分析還原、重金元素檢測、放射性檢測、微生物檢測、未知物鑒定、危險廢棄物檢測、二噁英檢測、PM2.5濾膜檢測、固體廢棄物檢測、污泥泥質檢測、粉塵爆炸測試、功能水檢測、 土壤(成分、養分、肥力)分析、土壤理化指標檢測、有機物及其他分析、農藥殘留檢測、元素檢測
廣州淤泥檢測浸出毒性檢測、重金屬有害物質分析:
土壤重金屬污染會給人類和環境帶來巨大危害,研究證明,土壤中重金屬總量并不能很好地預測土壤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和環境效應,土壤中重金屬的賦存形態決定其在土壤中的遷移性、生物可利用性以及毒性。重金屬的遷移轉化和生物有效性不僅與其總量有關,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態分布所定。
砷是自然界中豐度排在第20位的一種具有較強毒性和致癌作用的元素,主要以無機砷和有機砷形態存在。研究發現,砷元素毒性的大小是隨著化合物形態的不同而變化,無機砷毒性最強,有機砷毒性較無機砷要小得多,有些有機砷化合物甚至可以認為是無毒的。由于砷在土壤中的移動性、毒性及生物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存在形態,所以對土壤中砷的形態及其轉化、土壤中砷形態分析方法的研究也尤為重要和迫切。z89g88l5ysqw
植物修復技術是目前經濟有效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方法之一,即將具有一定重金屬富集能力的植物種植于污染土地上,生長一定時間后將植物地上部或整株收獲并集中填埋或焚燒,通過多次種植富集植物后使土壤重金屬含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1~2]. 這一技術的應用前提在于植物組織積累高濃度某元素以及植物的高生物量,從而實現可觀的重金屬去除量. 因此,重金屬富集植物是植物修復的基礎,國內外均在努力尋找富集植物并已取得相當的研究進展,如已報道的Cd超富集植物有寶山堇菜(Viola baoshangensis L.)[3],
印度芥菜(Brassica junicea L.)[4~5]、龍葵(Solanum nigrum L.)[6]等. 然而,目前發現的絕大多數超富集植物生物量小或地域性強,不適宜大面積污染土壤的修復,繼續尋找生物量大、生長迅速、富集重金屬能力強的植物是植物修復技術走向實際應用的關鍵. 已有的研究表明,一些高生物量農作物通常富集水平一般,但生物量大,使得實際富集總量大,如玉米、向日葵、煙草等[7~8]具有生長快、生物量大、易栽培、農耕習性清楚等優點,具有作為修復植物的潛力,與野外發現的一些超富集植物相比,在應用推廣上具有明顯的優勢[9]. 如蘇德純等在十字花科中篩選出具有Cd超積累特性的油菜品種,發現印度芥菜(B. junicea)所在的十字花科蕓苔屬植物中有很多種或基因型具有較強的吸收Cd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