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電解金屬錳生產、消費和出口國,產能已超過200萬噸,占全球電解錳總產能的98%。電解錳渣是電解金屬錳后產生的過濾酸渣,是電解錳行業的重點污染物。電解錳渣產生量達7~11噸/噸錳,每年產生量約為2000萬噸,歷年累積超過8000萬噸,存量巨大。目前,企業尚未找到妥善處理電解錳渣的方法,一般將電解錳渣運輸到堆場筑壩堆放。國內錳渣尾礦壩占地面積大,安全系數低,且長期在風化淋溶的作用下,污染了大片耕地和地下水源,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電解錳渣的處理技術
電解錳渣的處理控制與治理錳渣污染的必經之路。目前,電解錳渣的處理方法有以下3種:
一是電解錳渣分選處理技術。該技術利用電解錳渣各礦相間不同的物理化學特性,將各種成分分開,如利用錳的磁性得到的磁選精料可成為生產電解錳的合格原料。
二是電解錳渣固化處理技術。該技術將電解錳渣中的有害成分固定或包裹在惰性的固化基礎材料中,是一種無害化處理方法。它一般將水泥作為固化添加的基礎材料,水泥的添加量不少于45%。
三是電解錳渣化學處理技術。錳渣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是可溶性重金屬和氨氮。該技術通過添加合適的物料,破壞錳渣中的有害成分,從而使其無害化。目前,最常用且廉價的化學處理方法是在電解錳渣中添加石灰,將可溶性的重金屬鹽轉變為殘渣,將氨氮轉變為氨氣,從而基本實現有害物質的去除或分離。
近年來,錳礦石的品位逐漸降低。同時,隨著直縫焊管廠家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生產環節的效率不斷提高,電解錳渣中錳的含量進一步降低,電解錳渣中的錳已經很難通過分選處理的方法再次回收利用。固化處理效果雖然良好,但對于堆積成山的錳渣,該方法可能會消耗大量的水泥,勢必會造成處理成本的增加,工業化應用前景一般。化學處理技術的添加藥劑來源廣、成本低,且處理原理簡單、效果顯著,所以化學處理技術是實現錳渣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