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沒錯,“地條鋼”又簡單粗暴地“死灰復燃”了,有幾個省的中頻爐偷偷開啟,連夜運作。誘惑是致命的,“地條鋼”最大的誘惑就是豐厚的利潤,而唯利是圖的保溫鋼管就算是拼死一搏也要偷偷生產一回。
不過,想復產?沒門!督查組聞聲而至,徹底取締“地條鋼”后復查驗收行動又馬不停蹄地來啦。在7月16日派出了18個督查組,分赴18個省市,對“地條鋼”企業進行復查,確保不再“死灰復燃”。
在夾縫中野蠻生長了幾十年的“地條鋼”,在今年被下了最后通牒——6月30日之前在國內全部清除。不負眾望,官方稱1.2億噸的“地條鋼”在6月30日大限之期基本被清理完畢。
日第四次派出督查組,分赴天津、內蒙古、湖北等18個省份實地督查,對各地進行全面對標對表,核查調查。
相比之下,政府對去產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去年11月發布的鋼鐵業“十三五”規劃,對去產能的表述已從國發6號文中的“壓減”改為“凈減少”;去年12月9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更是提出去產能要有“實質性”進展。可以說,要求相當清晰。
去產能的效果在上半年是立竿見影的。據國家發改委消息稱,截至6月30日,全國共取締600多家“地條鋼”企業,涉及產能1.2億噸,涉及企業均已停產、斷水斷電。接下來,相關部門8月份將開展抽查驗收,確保“地條鋼”不再死灰復燃。
“這消除了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替鋼鐵行業的健康發展夯實了基礎。”7月25日,徐向春在接受龍川記者采訪時說,此次去產能一舉解決了20多年困擾鋼鐵業的頑疾——去不掉的“地條鋼”。
這其中,做得較嚴格的要算河北和江蘇。就河北來說,今年5月該省在鋼鐵煤炭去產能攻堅戰動員會上立下“壓減1726萬噸鋼鐵、1422萬噸煉鋼產能”的軍令狀后,7月該省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化解過剩產能集中行動,共壓減煉鐵產能312萬噸、煉鋼產能486萬噸。
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63.4%。這雖然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但任務完成已過半。
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看來,鋼鐵業此次整治最突出的亮點就是“不能新增產能”。李新創表示,要堅決徹底去除那些游離于國家統計范疇以外無序競爭的工頻爐、中頻爐生產的“地條鋼”產能,扶優去劣。
“地條鋼的徹底退出是好事,同時也暴露出大量的廢鋼資源棄而不用,甚為可惜。”徐向春舉例說,6月份廢鋼出口暴增至20萬噸。
就此,中國電爐鋼冶煉專家朱榮認為,以廢鋼為原料的電爐鋼冶煉生產是國際鋼鐵行業發展大趨勢,如美國電爐鋼比例達到70%,日本達到40%以上,而中國僅6%左右,可見中國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公平性之外,資金問題也成為鋼企的心病之一,包括不到位的補償資金和企業因縮減產能面臨的資金難題,玻璃鋼保溫鋼管因此過上了如履薄冰的日子。在采訪中,一些鋼企負責人抱怨說,有關部門制定鋼鐵去產能目標時,將50噸以上的大電爐一概判定為去產能對象,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