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世紀下半葉以來,全球公眾環境意識空前覺醒,越來越多的人們把環境保護置于經濟增長之上,開始追求綠色消費。生態標簽和認證體系也應運而生,引導廣大消費者選擇對環境友好的產品。幾十年來,包括我國“中國環境產品”標志在內的各國生態標簽,都是怎樣披沙揀金,為綠色產品進行認證的呢?
“藍色天使”:全球首個生態標簽
生態標簽的理念從設想到實施并非易事,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來打破產品制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個過程通俗地講,就是由國家和民間組織出面來制定和維護環保認證體系,把生態標簽授予低毒、少害、節約資源的產品,通過消費者的選擇和市場競爭,引導生產者使用更好的工藝生產對環境友好的產品。如此不斷地循環和擴展,生態標簽的權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世界范圍內最早的有關環境和消費者保護的標志體系,就是著名的“藍色天使”。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它是由聯合國主導推出的。
1978年,在聯合國主持下,一個13人的環保工作小組首次提出了“藍色天使”生態標簽。這個藍色徽標從外觀到配色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徽標非常相似,其初衷就是以一個自愿性的生態標簽來推動環保產品的生產和創新。1986年,“藍色天使”生態標簽被聯合國轉交給聯邦德國環保部。在德國政府的運作下,“藍色天使”健全、細化了產品性能和環境績效方面的標準,對健康保護、工作場所安全、產品安全以及使用效率方面等都做了要求,透明度和公眾認知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目前,通過“藍色天使”認證的項目和產品,涉及園藝、交通、建筑、室內裝璜、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等方面,約1500家公司的1.2萬種環境友好產品,被授予了“藍色天使”標簽。在國際合作方面,“藍色天使”和奧地利、中國、日本、韓國的環境標志簽訂了合作互認協議。2007年4月,“中國環境產品”標志與德國“藍色天使”標志正式簽署《中德生態標簽互認合作協議》,次年雙方就推出了一項共同標準,標志著雙方在產品認證標準一致性上的合作。
2016年11月,德國聯邦環境署主席瑪利亞·克勞斯伯格(后排左)和男演員奧利弗·莫森(后排右)參加在柏林舉行的兒童村活動,該活動使用的產品貼有“藍色天使”標簽。
“白天鵝標志”:獲北歐九成公眾認可
“藍色天使”開風氣之先,其他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也陸續跟進,推出了本國和地區性的生態標簽。“北歐環境標簽”(俗稱“白天鵝標志”)就是這樣一個地區性的生態標簽。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多國合作式的環境標志計劃,在北歐國家享有很高的認可度。生產商可通過申請自愿加入。
1989年,在北歐國家理事會的一次部長級會議上,當時的5個會員國(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決定推出一個有助于可持續消費的生態標簽計劃。此后,5國把北歐理事會的徽標顏色和外觀略作改動,形成了沿用至今的白天鵝生態標簽——一只白色天鵝翱翔在綠色背景中。北歐白天鵝生態標簽覆蓋了從洗手皂、家具到酒店的67種不同產品。貼“白天鵝標志”的產品必須由獨立實驗室來驗證是否符合標準,標簽有效期通常為3年,3年后產品必須重新申請認證。
近期北歐市場的調查顯示,北歐地區有94%的公眾認可“白天鵝標志”,顯示出該標志在當地有很高的信任度。《環境與生活》記者訪問北歐“白天鵝標志”的官方網站看到,獲得其認證的產品包括我們熟悉的寶潔、三星、夏普、富士通等國際大品牌的產品。
北歐“白天鵝標志”的宣傳可謂不遺余力,其宣傳圖片覆蓋瑞典34個城市的公交和地鐵站,這是瑞典一處地鐵站
“歐盟之花”:有權抽查生產車間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許多歐洲國家加速實現一體化的過程中,一朵“綠色花朵”在當地的消費品上越來越頻繁地出現,這就是著名的“歐盟之花”(又稱“花朵標志”)——歐盟國家1992年出臺的一種自愿性付費生態認證標簽。從外觀上看,這個標志的核心是一朵綠色的花,形似希臘字母“E”,周圍環繞著12顆藍色的星星。在被認證產品上,這朵綠花必須始終和許可證號一起使用才有效。
“歐盟之花”是由歐盟的專家、行業組織、消費者組織和環境非政府組織一起合作制定和審查的。截至2016年9月,“歐盟之花”頒發的許可證有1998個,覆蓋的產品(不包括食品和藥物)和服務多達38760種,這些產品每3到5年就需重新審查一次,標簽申請和許可證頒發由各國主管機構來管理。
2015年的數據顯示,獲得“歐盟之花”許可證最多的國家依次是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為了兼容部分成員國前期自行制定的生態標簽,歐盟2000年在生態標簽補充條例中規定,各成員國可以制訂本國的生態標簽體系,但產品的選擇標準、生態標準應與歐盟生態標簽體系保持一致。這樣一來,“歐盟之花”就能和前面提到的“藍色天使”、北歐的“白天鵝標志”一同適用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末以來,“歐盟之花”在歐盟與一些國家的貿易沖突中成為焦點。美國、加拿大等國認為貼有“歐盟之花”的產品過分強調使用再生材料,并缺乏透明度。另外,“禁止進口海豹皮和用夾腿陷阱捕獲的動物毛皮”等規定,也有保護歐洲產業之嫌。
但是,由于“歐盟之花”使用和申請的價格不菲,流程嚴格,授予生態標簽的歐盟成員國機構有權抽查生產商的生產車間及產品,以保證產品的環保真實性,所以貼有“歐盟之花”的產品在歐洲和全球享有的聲譽日隆。2008年,歐盟委員會把“歐盟之花”納入歐盟可持續消費和生產行動計劃,打通了綠色花朵與綠色公眾采購(GPP)、耗能產品生態設計之間的聯系。2010年,歐盟又減少了“歐盟之花”認證的成本,簡化了程序,這都說明歐盟在進一步推進綠色認證方面可謂雄心勃勃。
“能源之星”:已節約3620億美元
20世紀90年代初,記者剛參加工作時,當時的單位給記者配發了一臺國產電腦,那時候關閉主機后一定要關閉顯示器按鈕,否則顯示器會一直是亮的。幾年后,記者又接手了一臺康柏電腦。發現這臺美國電腦只要關閉電腦主機,顯示器會自動變暗休眠,進入節能狀態。好奇之余,一翻說明書,才知道該機支持“能源之星”標準,從此記住了這個美國的生態標簽。
20多年來,“能源之星”已成為世界范圍內非常有影響力的生態標簽。該標志的強力推廣,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消費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銷售,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標準本身有著較突出的技術優勢。
“能源之星”發軔于1992年,當時的美國環保署和能源部聯手開發了這一生態標簽,旨在識別和推廣節能產品。按當時估計,如果美國的個人消費者、商業機構和政府組織,都選擇那些有“能源之星”標志的產品和建筑改善方案,那么全美國每年的能源花費將減少2000億美元。“能源之星”的標簽最初只用于計算機和打印機,后來擴展到照明、小型企業、能源系統、緊急出口照明、LED交通燈等方面。如今中國銷往美國的大部分燈類產品,也獲得了“能源之星”認證。
1995年,美國政府將“能源之星”擴展到住宅溫度控制,從此住宅節能就有了綠色認證標準。“能源之星”能給住宅中的多處位置提出節能建議。例如,安裝能隔絕外部噪音的多層玻璃密封窗;安裝能阻隔98%紫外線的節能玻璃窗,其低反射率涂層能讓冬天減少散熱,夏天減少吸熱;再如安裝功率適當的取暖和制冷設備,提高空氣質量等。
“能源之星”官網統計稱,如今已有70個門類、數萬種產品獲得“能源之星”認證,160萬戶家庭住宅獲得了認證。如果從1992年該生態標簽啟用開始計算,節約下來的能源價值高達3620億美元,減排溫室氣體約25億噸。無論從公眾認可程度還是市場普及率方面看,“能源之星”無疑都是成功的生態標簽,但更高端的生態標簽已經箭在弦上,蓄勢待發了。
美國“能源之星”是知名品牌電器上司空見慣的生態標志。
“EPEAT”標志:讓美國蘋果公司低頭
2012年6月,美國蘋果公司不知何故退出了綠色環保家電認證標志“EPEAT”(英文“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的縮寫,即“電子產品環境評估工具”)。但在一個月后,蘋果公司又宣布重返EPEAT。
原來在這一個月里,蘋果遭到來自各方的強烈批評,連一些使用EPEAT作為電子產品采購標準的美國政府機關和學校,也考慮停購蘋果公司的產品。蘋果硬件工程部門高級副總裁不得不在官網上承認決策失誤。能讓一向高傲的蘋果公司低頭的EPEAT到底是什么來頭?
EPEAT是美國環保署2003年召集了一群利益相關者開發的多維環境績效標準,主要是針對電子產品。經過多方協商后,美國綠色電子委員會2006年7月正式對外推出,EPEAT很快就成為消費者信賴的生態標簽。EPEAT的特色是,認證產品門類集中在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和成像設備等電器上;另一特色在于其環境標準覆蓋了設計、生產、使用、回收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工作人員用秘密抽查等方式進行監管,一旦發現某款EPEAT認證的產品不符合標準,就從EPEAT注冊表中刪除,因此EPEAT受到了許多高性能電子產品制造商和采購人員的青睞。
EPEAT還有一個特點是收費不菲。例如,選擇在美國和加拿大注冊的產品,按照該公司該年度在美國和加拿大境內銷售的所有EPEAT注冊產品金額的不同,分5個級別進行收費:分別為1500美元、1.25萬美元、2.5萬美元、5萬美元和10萬美元。盡管收費高昂,仍有許多知名公司慕名而來。最新資料顯示,EPEAT目前跟蹤著43個國家60多家制造商的4400多種認證產品,自2006年以來共有9.93億件通過認證的電子產品被銷售。
美國蘋果公司2012年推出的一款筆記本電腦性能介紹上的黃色對號,顯示其通過了EPEAT環境標志認證
印度生態標志:一只泥罐的力量與脆弱
作為發展中大國,印度同樣重視生態標簽的設計和推行工作。1991年2月印度議會通過了一項自愿性質的生態標簽項目——生態標志(Eco mark)。標志由政府操作,證明消費產品的環保特性。與其他國家顏色靚麗的設計風格不同,印度的“Eco mark”選擇用一只泥土制成的罐子作為圖標,并用簡潔的綠色線條勾勒出來。因為這種罐子是印度居家生活的常用物品,使用可循環的泥土做成,消耗資源極少,質地堅固外形優美。更重要的是罐子兼具力量和脆弱,很好地體現了生態系統的特點。
印度生態標志項目由印度環境及森林部負責,中央污染控制委員會提供技術指導,項目的目標很明確:激勵產品制造商和進口商降低產品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對降低產品負面影響的公司給予獎勵;鼓勵公眾購買環保產品;鼓勵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生態標簽在全球越來越受歡迎
此外,加拿大的“環境選擇計劃(Environmental Choice Program)”、“韓國生態標簽(Korea Eco-label)”、“泰國綠色標簽(Thailand Green Label)”、日本“生態標章 (ECO-Mark)”等,也是頗具知名度的生態標簽,限于篇幅,不一一介紹了。
30多年來,生態標簽在全球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展證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美好環境接受較高的價格。許多人愿挑選、購買貼有生態標簽的產品,這反過來又促使生態標簽向更專業的門類和更嚴格的標準發展,以實現更細化的產品分類和更好的用戶體驗。可以說,生態標簽,是人類為了自救而尋求自律的一種制度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