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拔毛時,操作者坐在15~25em高的小凳子上,兩腿夾住鵝的身體,一只手握住鵝的雙翅和頭,另一只手拔取毛絨。拔毛的部位很廣泛,頸、胸、腹、兩肋、肩、背等皆可,也就是說除頭、雙翅及尾以外的其他部位都能拔取。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毛絨,用力要均勻,迅猛快速。所捏毛絨寧少勿多,一把一把有節奏地進行,以防撕破皮膚,手指要緊貼皮膚,捏住毛的基部,這樣能拔出完整的毛片或毛絨,不致將毛拔斷。
拔毛的方向一般來說順毛及逆毛拔均可,但背部和頸部最好是順毛拔。因為鵝的毛絕大部位是傾斜生長的,沿順毛方向拔不會損傷毛囊組織,有利于毛的再生。拔的順序最好是先腹部,再轉拔兩肋、胸、肩、背頸等部位,切不可東拔一把,西拔一把,盡量把全身應拔部位的羽毛拔干凈。拔毛的同時,隨手將毛放在容具里。第一次拔毛時,鵝的毛孔較緊,比較費勁,需要的時間就多些,但以后再拔毛孔就松弛了,拔起來也容易了。一般說來,初學者拔完一只鵝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技術熟練者幾分鐘即可拔完。拔下的毛絨應放在一個干凈的盆內,然后裝入塑料袋中,裝袋時要注意保持羽絨的自然狀態和彈性,不要強壓或揉擦,以免影響毛的質量,降低售價。
在操作過程中,如果不小心把皮膚拔破,用紫藥水或碘酊涂擦一下即可。當拔破的部位較大、傷口較深時,為防止感染,涂完藥后,應單獨在室內飼養一段時間再放牧。但只要認真操作,拔破皮膚的現象完全可以避免。鵝的抗病能力和羽毛的再生能力都比較強。在皮膚有點破損時對其正常生長無不良影響。
RED-責任羽絨標準嚴禁活體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