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施工設備
(1)制漿機:攪拌機的轉速應不低于1000r/min,攪拌葉的形狀應與轉速相匹配,其葉片的線速度范圍宜在10~20m/s,并能滿足在規定的時間內攪拌均勻的要求。
(2)儲漿罐:用于臨時儲存漿液的儲漿罐亦應具有攪拌功能,且設置網格尺寸不大于3mm的過濾網,其體積應不低于所灌孔道體積的1.5倍。
(3)壓漿機:應采用活塞式可連續作業的壓漿泵,其壓力表的最小分度值應不大于0.1MPa,可進行0.5MPa以上的恒壓作業,壓漿泵應具有壓漿量、進漿壓力可調功能,實際工作壓力應在壓力表25%~75%的量程范圍內。
(4)真空泵:真空輔助壓漿工藝中采用的真空泵應能達到0.10MPa的負壓力。
2、制漿工藝
(1)配比:拌制預應力孔道灌漿料漿液的水膠比為0.27±0.01。拌制預應力孔道灌漿料漿液的水膠比為0.27±0.01,預應力孔道灌漿料粉劑、水稱量準確,并嚴格按確定的水膠比加水,不得隨意調整加水量。
(2)漿液攪拌的投料順序為:攪拌機中先加入全部拌和用水→開動攪拌機→均勻加入全部灌漿料→再一同高速攪拌3~5min。
(3)拌和好的漿液通過過濾網將導入儲漿罐。漿液在儲漿罐中應繼續攪拌直至壓漿完畢,以保證漿液的流動性。
3、壓漿工藝
(1)壓漿時漿體溫度應保持5℃~30℃之間,否則應采取措施滿足條件。
(2)漿液壓入梁體孔道之前,應首先開啟壓漿泵,使漿液從壓漿嘴排出少許,以排除壓漿管路中的空氣、水和稀漿。當排出的漿液流動度和攪拌罐中的流動度一致時,方可開始壓入梁體孔道。
(3)壓漿時,對曲線孔道和豎向孔道應從最低點的壓漿孔壓入;對結構或構件中以上下分層設置的孔道,應按先下層后上層的順序進行壓漿。同一孔道的壓漿應連續進行,一次完成。壓漿應緩慢、均勻地進行,不得中斷,并應將所有最高點的排氣孔依次一一打開和關閉,使孔道內排氣通暢。
(4)漿液自拌制完成至壓入孔道的延續時間不宜超過40min,且在使用前和壓注過程中應連續攪拌,對因延遲使用所致流動度降低的漿料,不得通過額外加水增加其流動度,必須廢棄。
(5)對水平或曲線孔道,壓漿的壓力宜為0.5~0.7MPa;對超長孔道,最大壓力不應超過1.0MPa;對豎向孔道,壓漿的壓力宜為0.3~0.4MPa。壓漿的充盈度應達到孔道另一端飽滿且排氣孔排出與規定流動度相同的水泥漿為止,關閉出漿口后,應保持一個不小于0.5 MPa的穩壓期,該穩壓期的保持時間宜為3~5min。
(6)采用真空輔助壓漿工藝時,壓漿前應對孔道進行抽真空,真空度宜穩定在-0.07~-0.09MPa范圍。真空度穩定后,立即開啟孔道壓漿端的閥門,同時啟動壓漿泵進行連續壓漿。
(7)壓漿后應通過檢查孔抽查壓漿的密實情況,如有不實,應及時進行補壓漿處理。壓漿過程中,每一工作班應制作留取不少于3組尺寸為40mm×40mm×160mm的試件,標準養護28d,進行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試驗,作為質量評定的依據。
GB/T5044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