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15098998502 qq1072140247 微信buran1208昨天上午一場大雨,下午陰陰晴晴,濟南正式入梅了。黃梅天,書畫容易受潮、發霉,影響它的藝術和收藏價值。這段時間,是那些壓箱底的書畫古籍最難熬的日子。
但是,很多人覺得只要把書畫藏起來,不見天日,就萬無一失了。其實,怎么藏,什么時候藏,什么時候曬,怎么曬,這里頭很有講究。
實用帖來啦。這里,我們請來西泠印社文物處研究館員鄧京,以及浙江圖書館古籍修復組主管閻靜書,給大家說說門道,就算在沒有像博物館那樣的恒溫恒濕系統的家里,也能讓珍貴的寶貝,平安度過這段“危險期”。
第一步:晾一晾
最佳溫度35℃,濕度50%~60%
如果最近有朋友要來你家欣賞一下真跡善本,請果斷拒絕,千萬不要得意地把它們秀出來。紙張保護得好,可以存千年,你這一秀,受潮了,千年就沒了。黃梅天不能秀書畫,那么,是不是一出梅就可以拿出來了?
鄧京說,不能馬上拿,因為那時候空氣還是潮濕的,太陽一曬,水蒸汽馬上又上來了。最適合的日子,就是伏天。
古代文人有個習慣,伏天一到,就要曬書。所謂六月六,曬紅綠,畫卷、皮衣、衣服、緞匹、圖章、書籍,遇到晴朗的天氣都要曬。古人說的曬,其實準確說,應該是晾。因為如果直接在太陽底下曬,紙容易發黃,變脆。
要晾,還得選個好日子。鄧京說,頭伏天不行,潮氣沒有完全褪去,還得等到二伏或三伏天。溫度有講究,得在35度,濕度在50%到60%左右。西泠印社在還沒有恒溫恒濕系統之前,鄧京就靠濕度計,把握晾書的時間。
注意哦,晾的話,不能迎風晾干,得在室內,把窗戶都打開,寶貝掛好或者平躺,享受自然抖晾,“風和日麗最適合晾書,但得是風不大的日子。”
那么,晾到什么程度可以收起來呢?
鄧京給了一個小技巧。還有點潮的時候,紙張一般都很挺括,潮氣如果褪去,畫的左右兩邊,會有一點向中間卷的感覺,此時說明晾到位了。當然,如果你掌握不好這個技巧,一般晾一到兩天就足夠了。
晾的時候,灰塵會粘在上面,灰是生霉的,容易腐蝕絹本。此時,你還得給它擦個身。
“很多人拿雞毛撣子去擦,不行,會把絹本刮壞。紙也不行,太硬。一定要用真絲布料,輕輕撣就行。”鄧京說。
第二步:洗一洗
有霉點可以用清水洗
當然,這里不得不提一個最壞的結果——很多人心血來潮,想到要去曬的時候,拿出來一看,才發現寶貝長霉了。
“長霉了,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鄧京說,有的修復機構,或者裝裱師傅會選擇洗白,用高錳酸鉀一洗,白是白了,但力道太猛,因為絹本是絲綢做的,這樣一洗,里面原本的動物纖維也破壞了,紙張更容易發脆。
鄧京說,沒辦法中的辦法,就是用清水洗,多洗幾遍,會干凈一點,也不會破壞纖維,“但效果并不算好,尤其是黑的霉點不可能消除。”
古書也可以用清水洗。如果污漬小,用毛筆沾上水,輕輕點,污漬會淡一點。如果污漬大,那得洗個澡。
閻靜書說,把古書攤開平放在一起,書上鋪一條毛巾,然后提一水壺溫水,就這么直接沖到毛巾上,可以沖去污漬。洗書要洗兩遍,第一遍是清洗,第二遍是漂洗。
看到這種方法,估計你會有點肉痛,可以這樣簡單粗暴地對待古書嗎?字跡不會沖淡嗎?
“完全可以,古籍們沒那么脆弱。”鄧京說。
第三步:包一包
最好用樟木盒子裝
鄧京說,藏畫要以杉木或者樟木做匣子,匣子內不能油漆,不能糊紙,以防發霉潮濕,“我們還可以往里頭加樟腦丸,或者防蟲的中草藥,比如蕓香、黃檗、除蟲菊等,網上和中藥店都可以買到。”
鄧京說,木頭有吸潮放潮的功能,“當書畫的濕度低于木頭,木頭就會把潮氣放出來,如果濕度高了,木頭又會吸潮,它能自動調節空氣的平衡,這一點鐵箱子就做不到。”
而東西放進去前,還得穿好幾件衣服。
如果有樟木盒子伺候,簡單一點,做一個真絲袋子,把畫放進去,放兩包干燥劑就行。如果沒有,要先包幾層報紙,吸潮,然后裝進塑料袋里,再放幾包干燥劑,密封,就可以裝入盒子里了。像家里比較名貴的毛筆,也可以晾干后,放點樟腦丸。
不過,鄧京也提醒,紙與絹的大保養,一年一到兩次就夠了,但像青銅器,比較難養,要經常拿出來看看、擦擦,別讓它有水分,不然長了銹斑,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地蔓延開來。
收藏書畫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業考慮的投資意向。確實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收藏些美術作品裝飾在居室,會議室時時揣摩、觀賞,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資金保值,升值,進而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保護了文化遺產。
聯系電話15098998502 qq1072140247 微信buran1208書畫收藏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商品書畫,是市場的產物,應酬性的書畫作品。二是體現作者個人創作風格和擅長的作品,價格比商品書畫高些。三是參展的創作作品,包括獲獎作品和經過廣泛宣傳的作品,價位則更高一些,只有代表作品才能在歷屆書畫拍賣會上充當主角,更具有收藏價值。
中國傳統書畫作品很注重精神性,主要還是體現在筆墨的表現方法和功力,這就是書畫的神韻所在,沒有功力,作品不耐看,不精彩,現在有一部分收藏者都在追捧有社會地位,有權力的書畫家,官越大,社會地位越高,書畫作品的價格就越高。按理說一個人不可能當一輩子的官,收藏書畫是看藝術價值,但是有崇官心態者,收藏書畫首先看作者是不是官,這樣的心態只能使書畫收藏誤入歧途。
目前,書畫價格千差萬別,讓人眼花繚亂,收藏者如能正確評估書畫的價格就不會花冤枉錢,書畫的價格不能代表藝術水準,智能是書畫質量高的才有高的價格。作為書畫藝術,毫無國界,不管什么種族的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修養的人,都會欣賞,都會曉得書畫的好歹。有的收藏者對書畫家名氣中水分的大小不了解,結果花錢買了一般的書畫,甚至是劣質書畫,大多收藏者缺乏對美學理論,美術史,藝術市場等知識的了解,購買書畫作品時,對其價值的考量更多處于盲從和跟風狀態,缺少自己的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