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常報關過程中最怕碰到查驗,有時除了需要跑現場陪同報關行查驗外,也打亂既定的工作計劃。所以,報關人員都希望能降低查驗率。要想做到低查驗率,你必須先知道這些。
被查驗的環境因素
1、綜合查驗率
綜合查驗率是指當報關單數據進入系統后,就會通過人工或系統隨機的方式進行布控查驗。。為了提高查獲率,總署曾提出的進出口貨物查驗率量化指標:抽查率占查驗率的50%,進口貨物查驗率大于10%,出口貨物查驗率不低于5%。在具體數值方面,除人工指令布控以外的部分,系統隨機抽查率應為3%以上。其實,也不低了。
2、特殊事件提高查驗率
一般在重大活動時,為了保證進口準確性,一些會提高查驗率。在專項行動中,對于類別的產品可能會在全國都提高查驗率。
3、行業性提高查驗率
企業多多少少會出現違規現象,比如價格偏高、歸類錯誤等。這種情況下如果本行業內有一家企業被查獲違規,那會通過風險控制系統橫向查詢同一時期本關區有過類似產品進出口記錄的企業,并且這段時間該類產品在關區內會提高查驗率。
4、貿易方式會影響查驗率
為了嚴格把關,在暫準進出口、退運貨物等貿易方式下,為了驗證“原狀復運”的執行,往往會進行批查。企業需要為貨物留出查驗的時間。還有就是加工貿易,一般加工貿易新廠本手冊項下的進出口報關,都是重點布控的。
查驗對報關工作的影響
1、查驗費
為了減輕進出口企業的負擔,于2015年起,在查驗結果與申報相符的情況下,將查驗費和操作費以補貼的形式代為承擔,企業無需再承擔這部分費用。但在查驗過程中,報關行需要派員陪同,會收取100-300的查驗服務費,這些費用是要納入企業成本的。
2、超期倉儲費
貨物進口后,海運、空運進口需要將貨物放在倉內。雖然有免費存放期,但企業在貨物到港時才會準備單據,一般在不查驗的情況下,勉強可以在免費期內完成清關。如果遇到查驗,需要排隊查驗,這樣就會增加倉儲費用。而陸運進口,如果一下沒查利索或者查驗結果有問貨物會滯留在口岸,這樣的情況下,企業要支付費用就是每日數千元了。
3、出口甩箱
一般做出口的人員不可避免遇到被甩,改船期、影響交貨等問題,增加的成本就是必然的了。有一個普遍的情況是企業關務沒有做好時間銜接,在臨近截港的時候才把貨運到港,這時一旦查驗很可能就趕不上船了,還得改期重新訂艙。
4、進口生產
很多企業沒有把查驗的時間計算在進口日程表中的習慣。雖然查驗是本身的工作職責,由此導致的問題也多是企業自身的責任。系統中有一個數據庫,包含所有風險控制的指標,正是計算機用這個系統來衡量每一票報關單的風險高低,并且將高風險的申報數據給予布控。
被查驗的企業因素
1、價格申報問題
系統中有三級價格庫,分別是總署、直屬關和隸屬關。如果價格在同品牌、同型號等要素條件下進口時低于或出口時高于價格庫,就會觸發人工審單乃至布控查驗。所以,企業應當如實申報。
2、商品歸類問題
不少一線報關員對申報要素的意義和填報要求并不了解,所以會錯誤地填報申報要素,就提高了查驗布控的機率。
3、原產地申報問題
舉個例子,從東南亞某國進口的香蕉,一項申報B級不足50噸,另一項申報C級300余噸。據了解,東南亞出口到中國的香蕉僅有10%為C級,其余60%為B級,30%為A級,在單票報關單中進口300余噸香蕉均為C級的可能性不大。
4、許可申報問題
在報關工作中,偶爾會碰到委托單位提供的隨附單據錯誤,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企業關務人員沒有審核出來。但是人工審單的時這些錯誤也很容易被發現。
5、拆單申報
根據規定,在貨樣廣告品的監管方式下,每批次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進口貨物可以免領自動進口許可證,每批次價值3萬元一下的出口貨物可以免領出口許可證。所以,有些原本應按照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的企業,為了規避許可證的申領,所以采用拆單的方式化整為零申報。但是審單系統不僅可以看到此次申報的信息,還可以調取到近期該企業的申報記錄,所以拆單報風險很高。
6、申報季節特征
有的時候,產品特性和申報月份也會導致查驗風險。
7、企業操作能力
企業開展的進出口業務與企業實力有關。比如注冊資本、合同的執行、法人代表、公司辦公場所屬性,都會影響到貿易背景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