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細骨料根據其來源可分為河砂、海砂、山砂、人工破碎砂。采用前者的混凝土可泵性較好;人工砂表面粗糙,砂形不好,需加入部分天然砂來改善其配比特性,但人工砂的保水性較好,可減少混凝土的泌水離析現象。細骨料按平均粒徑的大小可分為粗砂中砂細砂三類。用中砂配制的混凝土可泵性最好,其平均粒徑為0.25-0.3毫米。平均粒徑過小(即細砂過多)并不好,會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若以砂的細度模量F.M來衡量,F.M值在2.4-3.0之間的細骨料其粒度即可以滿足泵送求要。 在泵送混凝土中,細骨料用料同粗骨料的空隙率有很大關系。水泥砂漿必須充滿粗骨料的空隙,砂率不足,空隙要水泥來填充,會增加水泥用量,否則骨料容易離析;若砂率過大,水泥要填滿砂的間隙,水泥用量也要增加,否則會使水泥砂漿的潤滑作用大大降低,泵送阻力顯著增加,故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個最佳砂率。 如粗骨料級配合理,則骨料最大粒徑越大,最佳砂率值越低。 砂率同砂的平均粒度或細度模量有關,粒度越小,砂率就越低砂率也隨著水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在砂率偏高的情況下,只要水泥用量相應增加,對混凝土的可泵性無顯著影響
混凝土輸送泵車全部采用液壓傳動,其液壓系統主要由液壓泵、液壓馬達、液壓缸、蓄能器、過濾器、冷卻器、閥門、壓力表、油管及油箱等組成,一般分為四個子系統:泵車主液壓系統、臂架支腿和轉臺液壓系統、泵車的攪拌和冷卻液壓系統和水洗液壓系統。為了減輕布料桿上液壓缸等液壓元件的自重,布料桿和支腿回路采用較高的額定上作壓力。泵車的液壓系統因機種而異,但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在混凝土泵液壓系統中,由于性能要求,系統中往往設有全閥、溢流閥和順序閥等。若全閥的壓力調的過低,全閥將頻繁開啟,產生溢流損失,造成系統發熱;若壓力調整過高,又會使系統內泄漏增加,使系統發熱,因此,應按液壓系統的負載要求,正確計算和調整全閥和壓力值,從而系統在規定的壓力范圍內工作。當混凝土輸送泵泵送系統主回路為閉式系統時,泵送系統中必須設熱交換回路,熱交換回路中溢流閥的設定壓力應引起重視,設定壓力過低,會使泵送液壓缸換向沖擊增加,設定壓力過高,會使溢流損失過大,系統溫升過高。因此,應合理確定熱交換回路溢流閥的調整壓力值,一般該溢流閥的調整值為(1~115)MPa,泵送系統補油回路的工作壓力為215MPa。當混凝土泵液壓系統中設置順序閥時,一定要了解順序閥的工作特點,正確調整順序閥的工作壓力。如果內控式順序閥的調整壓力過高,當工作液壓缸的工作壓力低于其調整壓力時,順序閥閥口存在壓力損失,引起溫升,造成系統發熱,合理確定內控式順序閥的設定壓力,可使工作缸的工作壓力高于順序閥的開啟壓力,順序閥工作時,閥口將全開,閥口基本無壓力損失,從而避免了由于順序閥設定壓力不當而造成的系統發熱。混凝土泵的發展主要方向是提高主機性能和作業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提高舒適性以及適應法規要求。混凝土泵送工作盡可能連續進行,混凝土缸的活塞應保持以最大行程運行,以便發揮混凝土泵的最大效能,并可使混凝土缸在長度方向上的磨損均勻。若出現壓力過高且不穩定、油溫升高。輸送管明顯振動及泵送困難等現象時,不得強行泵送,應立即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由于混凝土輸送泵具有靈活勝,而且臂架高度越高,澆筑高度和布料半徑就越大,施工適應性也越強,放在施工中應盡量選用高臂架混凝土泵車。臂架長度 46~66m 的輸送泵泵車是市場上量大面廣的產品,約占75%。長臂架混凝土泵車將成為施工中的主要機型。此外,由于混凝土泵車受汽車底盤承載能力的限制,臂架高度超過 72m時造價增加很大,且受施工現場空間的限制,故一般很少選用。所用混凝土輸送泵車的數量,可根據混凝土澆筑量、單機的實際輸送量和施工作業時間進行計算。對那些一次性混凝土澆筑量很大的混凝土輸送泵送施工工程,除根據計算確定外,宜有一定的備用量。此外,年產150~200 萬m3 的混凝土攪拌站,需裝備 8-10 輛混凝土泵車和3-5量移動車載地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