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和公眾對水環境保護和飲用水全的高度重視,以及逐年增加的巨額環保資金,特別是在具有中國特色的“自動監測為主,手動監測為輔的監測模式”的環境監測技術路線的框架下,中國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了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全球最大的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和廢水污染源排放自動監測領域的單一市場。國環境保護于2001年6月4號發布并同日實施了HBC 6-2001《環保產品認定技術要求 學需氧量(CODCr)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行業標準,這是中國第一部用于廢水污染源排放自動監測的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標準,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各個相關還陸續發布了多部在線水質分析儀器的國家和行業標準。標準的發布實施,加上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在實際水質監測中的成功應用,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水質在線分析儀器市場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
一直以來,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技術都是沿著在線分析儀器研發制造技術和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應用技術兩個方面同時發展的。根據ISO標準的定義,有兩種形式的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在線分析傳感器和比較復雜的自動分析設備或者裝置。第一的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常常是以在線分析傳感器+顯示控制器的形式出現的,儀器通常結構都比較簡單,通過傳感器直接和被測水樣接觸獲得水質指標的數據。最初可以測量的水質指標,主要是一些簡單的物理指標和成分指標,如水溫、電導率、PH、ORP、溶解氧等;接著是濁度、懸浮物濃度等光學原理的傳感器;隨著電學分析技術的發展,氟離子、銨離子、硝等多種離子選擇電極法原理的在線水質分析傳感器也開始進入市場。由于傳感器和水樣直接接觸,無法像實驗室人工分析時進行樣品預處理及去除樣品中干擾物質,在面對水質復雜的水樣(高溫、高壓、含油、硫物、重金屬、懸浮物、高度、腐蝕性氣體等各種雜質)時的適用性受到很大局限,最初的測量對象主要是地表水、飲用水、市政污水以及工業純水等水質情況較為簡單的水體。
光學分析法(optical analysis),是以物質發射或吸收電磁輻射以及物質與電磁輻射相互作用(發光、吸收、散射、光電子發射等)來對待測樣品進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分為光譜法和非光譜法兩大類。非光譜分析法,是基于物質引起輻射的方向或物理性質的改變,檢測被測物質的某種物理光學性質,進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非光譜分析法不考慮物質內部能量的變,包括了折射法、散射光法等。光譜分析法,是以光輻射能與物質組成和結構之間的內在聯系或者以光譜或波譜的測量為基礎,利用物質的光譜特征,進行定性、定量及結構分析的方法。按物質能級躍遷的方式,光譜分析法又分為三種基本類型:發光光譜法(包括分子熒光分析法、X射線熒光分析法等)、吸收光譜法(包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紅外分光光度法等)以及散射光譜法(如最近比較熱門的拉曼散射光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