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濰坊農學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姓名:張先生
電話:l5863672713
V信:15863672713
QQ:1024589857
地址:山東省濰坊市民主街海泰綠洲19號樓501
草莓炭疽病
病原草莓炭疸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屬半知菌亞門毛盤孢屬。
詳細資料為害癥狀
葉片、葉柄、匍甸莖、花瓣、片和漿果都可受害,株葉受害大體可分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兩類癥狀。局部病斑在匍甸莖上最易發生,葉、葉柄和漿果上也常見。莖葉上病斑長3~7毫米,初為紅褐色,后變黑色,濾瘍狀稍凹陷,病斑包圍匍莖或葉柄整固時,病斑以上部位枯死。菱福型病株起初病葉邊緣發生棕紅色病斑,后變褐色或黑色,發病較輕時,葉片白天菱焉,傍晚時能恢復,發病嚴重時幾天后即枯死。掰斷莖部的癥狀是由外向內逐漸變成褐色或黑色,拔起植株,細根新鮮,主根基部與莖交界處部分發黑。
與莖腐病、紅心根腐病、草腐病的789389389區別在于這些立枯病死亡病株根腐霉爛易拔起,而炭痘病根系新鮮難拔起。與黃萎病的區別在于黃萎病新抽幼葉表現畸形,3片小葉中有1~2片變狹小,呈舟形,葉色變黃,表面粗糙無光澤,然后葉綠變褐向內調菱枯死,根系變黑褐色,而炭疸病幼葉正常,不變黃,無畸變。與青枯病的區別在于青枯病的病株橫切根莖可見維管束環狀褐變,并有白色混濁粘液溢出,而炭疸病根莖橫切面可見自外而內的棕紅色或黑褐色病斑。
侵染循環
病原菌主要以土壤中的病莖葉,匍匐莖等病殘體越冬,并成為初侵染源。病原菌形成孢子后隨雨水飛濺到草莓上引起再次侵染和擴展。
發生因素
病原菌生長的最適溫度在28~32℃,屬高溫性病害,涼干燥的氣候不利于病害的發生。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寶交早生、早紅光抗病性強,豐香中抗、麗紅、女峰、春香均易感病。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擇無病田作為苗床可以減輕病害的發生。另外對育苗地進行土壤麻蒸消毒,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防治手段,但是消毒的費用比較昂貴;加強草莓苗床健康母株的選擇;因此應避免大水潑澆、浸灌,防止泥水在草莓苗間飛濺、流淌。采用加蓋遮陰棚、滴灌、溝灌等方法,既可以適當給草莓植株補充水分,又可以降低地溫,從而促進草莓生長,減輕病害。
(2)藥劑防治:關鍵時期在草莓匍匐莖開始伸長,田間摘老葉及降雨的前后進行重點防治。在育苗期和定植后每隔7~10天葉面交替噴施600~800倍的代森鋅、百菌清、炭特靈、托布津等,對減輕炭疽病有一定效果。炭凈膠縣劑(上海市農科院植保所研制)1500倍液,對防治炭疽病有非常優異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