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起源于何時,尚未有定論,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制始于此。"
香爐是香道必備的器具,(西關銅藝)香爐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歷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爐、手爐、香斗、臥爐、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爐,以及熏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鏟、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香爐使用的質料主要包括銅、陶瓷、金銀、竹木器、琺瑯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種,或熏衣﹑或陳設﹑或敬神供佛。
雕塑技術是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在我國古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發展至今,我們在生活中還能見到各種雕塑,例如:石雕雕塑、銅雕塑、玻璃鋼雕塑等等,這些雕塑的材質不同,但是作用卻大同小異,都是起到裝飾的作用,當然還有一些寓意和象征。
其中,銅雕雕塑在雕塑種類中歷史算是悠久的一種,銅雕塑與其他雕塑相比還有一些獨特的優勢和特點。 雕塑不僅僅要求的是相似,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對于雕塑的要求也更多。銅雕塑比石雕雕塑的表現力更豐富,例如一些跳躍、起飛的輕巧動作,銅雕能夠很好的表現出來,所以說石雕雕塑在一些方面還是有缺陷的,一些漢白玉雖然看起來漂亮,但是如果打磨的太亮的話,那么就顯得太假,更多的只是像工藝品,缺少了一些真實性,當然也是極易摔碎的。銅雕也是有語言的,古銅色本身就能給人一種豐富的文化內涵的感覺,帶有一種力量沖擊,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