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0W防爆LED燈(壁燈)BLD130-M50b1HPOP成品區50W防爆LED燈(壁燈)BLD130-M50b1H配套接線盒dⅡBT4 IP65,
50W防爆LED燈(壁燈)BLD130-M50b1H特性
1、高效節能 一千小時僅耗幾度電(普通60W白熾燈十七小時耗1度電,普通10W節能燈一百小時耗1度電);
2、超長壽命 半導體芯片發光,無燈絲,無玻璃泡,不怕震動,不易破碎,使用壽命可達五萬小時(普通白熾燈使用壽命僅有一千小時,普通節能燈使用壽命也只有八千小時);
3、光線健康光線中不含紫外線和紅外線,不產生輻射(普通燈光線中含有紫外線和紅外線) ;
LED輻照器(365)
LED輻照器(365)
4、綠色環保 不含汞和氙等有害元素,利于回收和,而且不會產生電磁干擾(普通燈管中含有汞和鉛等元素,節能燈中的電子鎮流器會產生電磁干擾);
5、保護視力 直流驅動,無頻閃(普通燈都是交流驅動,就必然產生頻閃);
6、光效率高 發熱小,90%的電能轉化為可見光(普通白熾燈80%的電能轉化為熱能,僅有20%電能轉化為光能);
7、安全系數高 所需電壓、電流較小,發熱較小,不產生安全隱患,于礦場等危險場所;
8、市場潛力大 低壓、交流供電,電池、太陽能供電,于邊遠山區及野外照明等缺電、少電場所。
50W防爆LED燈(壁燈)BLD130-M50b1H對比
但是LED與其他光源比較也有不足的方面,比如在白光照明中顯色性偏低。目 前用黃色熒光粉和藍光產生的白光LED,其顯色性指數約為80。作為一般照明還可以,但對于一些色彩分辨要求高的場所就顯得不足。雖然通過增加適當紅色熒光粉等方法,可以使顯色指數提高到90或者更高,但是與白熾燈的99相比較還是有一定差距,而且其效率會受到影響。通過RGB混色處理也可以提高顯色性,但是在技術在普及應用上還需要做更多工作,因此顯色性方面,LED還需要作提升。至于價格過高、一次性投入較大,其實從綜合成本考慮,很多場合使用LED還是節約了大量成本。
發展歷史
①1962年,GE、Monsanto、IBM的聯合實驗室開發出了發紅光的磷砷化鎵(GaAsP)半導體化合物,從此可見光發光二極管步入商業化發展進程。
②1965年,全球第一款商用化發光二極管誕生,它是用鍺材料做成的可發出紅外光的LED,當時的單價約為45美元。其后不久,Monsanto和惠普公司推出了用GaAsP材料制作的商用化紅色LED。這種LED的效率為每瓦大約0.1流明,比一般的60至100瓦白熾燈的每瓦15流明要低上100多倍。
③1968年,LED的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氮摻雜工藝使GaAsP器件的效率達到了1流明/瓦,并且能夠發出紅光、橙光和黃色光。
④1971,業界又推出了具有相同效率的GaP綠色芯片LED。
⑤到20世紀70年代,由于LED器件在家庭與辦公設備中的大量應用,LED的價格直線下跌。事實上,LED在那個時代主打市場是數字與文字顯示技術應用領域。
⑥80年代早期的重大技術突破是開發出了AlGaAsLED,它能以每瓦10流明的發光效率發出紅光。這一技術進步使LED能夠應用于室外信息發布以及汽車高位剎車燈(CHMSL)設備。
⑦1990年,業界又開發出了能夠提供相當于最好的紅色器件性能的AlInGaP技術,這比當時標準的GaAsP器件性能要高出10倍。
⑧今天,效率最高的LED是用透明襯底AlInGaP材料做的。在1991年至2001年期間,材料技術、芯片尺寸和外形方面的進一步發展使商用化LED的光通量提高了將近30倍。
⑨1994年,日本科學家中村修二在GaN基片上研制出了第一只藍色發光二極管,由此引發了對GaN基LED研究和開發的熱潮。1996年由日本Nichia公司(日亞)成功開發出白色LED。
⑩20世紀90年代后期,研制出通過藍光激發YAG熒光粉產生白光的LED,但色澤不均勻,使用壽命短,價格高。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白光LED的發展相當迅速,白光LED的發光效率已經達到38lm/W,實驗室研究成果可以達到70lm/W,大大超過白熾燈,向熒光燈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