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起重機是一種用于物料搬運的機械設備,其在工作過程中會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不同力,主要的受力構件需要具備較強的承載能力和抗疲勞性能。起重機的受力構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1. 起重機的主梁(主臂)
主梁或主臂是起重機最重要的受力構件之一,通常用于支撐和傳遞吊物的重量。主梁受到的主要力有垂直方向的吊重力和水平方向的支撐力。
功能:主梁支撐起升機構,并將吊物的重量傳遞給起重機的基礎或支撐結構。
受力:主要受到吊重、起升力、風力等作用,承受彎曲、拉伸和壓縮力。
2. 起重臂(副臂)
起重臂(副臂)是一些起重機設計中額外的支撐結構,通常安裝在主臂上,增加起重機的工作范圍和載荷能力。
功能:在一些起重機中,副臂起到支撐主臂、提升吊載能力或改變起重機作業范圍的作用。
受力:受力情況類似于主臂,承受拉伸、彎曲等作用。
3. 塔身或支撐結構
塔身或支撐結構是起重機的重要支撐部分,起重機的各類受力都需要通過這些結構來承載。
功能:支撐起重機的所有活動部件,并將外部荷載傳遞到地面或基礎。
受力:塔身結構會承受縱向壓力、彎矩和橫向力等,尤其在大噸位或高空作業時,支撐結構的受力尤為重要。
4. 起升機構
起升機構是起重機中負責吊鉤上下移動的部分,通常包括電動機、減速器、卷筒、鋼絲繩和吊鉤。
功能:起升機構通過鋼絲繩將負載提升或下降。
受力:起升機構承受的主要力包括負載的重量、鋼絲繩的拉力以及摩擦力等,起升機構的構件也需要承擔一定的彎矩和拉力。
5. 小車(移動小車)
小車是起重機中負責水平移動的部分,通常配備有電動驅動系統,沿著軌道移動,改變吊物的作業位置。
功能:小車負責將吊物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確保吊物精確定位。
受力:小車承受水平的水平載荷、慣性力以及由吊物引起的垂直力。其結構需要足夠堅固,以承載移動過程中的負載。
6. 起重機的底座或輪架
底座或輪架是起重機的支撐部分,承載整個設備的重量和工作中產生的反作用力。
功能:底座和輪架提供起重機的穩定性,并將起重機的荷載傳遞到地面或軌道上。
受力:底座承受的主要力是起重機自重以及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動態力,特別是起重機作業時的動態負載和震動。
7. 支腿或吊臂支撐裝置
對于履帶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等,支腿(或支撐臂)是非常關鍵的受力構件,確保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穩定。
功能:支腿用于支撐起重機的整體結構,避免起重機傾斜或傾覆,特別是在起重作業中負載很大時。
受力:支腿需要承受來自起重機上部結構的垂直壓力和水平力。支腿通常受到地面不均勻承載和起重機負載不平衡等因素的影響,設計時需要考慮這些因素。
8. 吊鉤及吊具
吊鉤是起重機用于懸掛和吊起貨物的部件,吊具則是連接吊物和吊鉤的裝置。
功能:吊鉤及吊具直接與負載接觸,起到吊物的作用。
受力:吊鉤承受吊物的重量,以及在吊起和下降過程中產生的動力負載,設計時需要確保其有足夠的承載能力,防止發生斷裂或失穩。
9. 電動機與驅動裝置
電動機是起重機的動力源,負責驅動起升、旋轉和小車等機構。驅動裝置通過傳動裝置(如減速器、齒輪、鏈條等)將動力傳遞到起重機的各個部件。
功能:提供動力,使起重機各個部分得以工作。
受力:電動機和驅動裝置的主要受力來自于傳動過程中的扭矩和摩擦力,以及負載對驅動裝置的要求。
10. 轉臺(旋轉機構)
對于塔式起重機和汽車起重機等,轉臺用于實現起重機的水平旋轉。
功能:通過轉臺,起重機可以改變吊物的作業位置。
受力:轉臺的受力主要來自旋轉過程中產生的扭矩,以及來自負載的重力。
11. 防傾覆裝置
為了避免起重機在工作過程中發生傾覆,防傾覆裝置通常會配備在起重機的支撐結構上,尤其是起重機在作業時需要吊起較重的負載時。
功能:防傾覆裝置提高設備的穩定性,防止起重機傾覆事故。
受力:該裝置承受來自負載的側向力、橫向風力等外部影響,確保設備在作業時保持穩定。
總結
起重機的受力構件主要包括主臂、起重臂、塔身、起升機構、小車、底座、支腿、吊鉤、電動機、轉臺等各個部分。每個受力構件在起重機工作過程中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承擔不同的力。設計時必須考慮到每個部件的受力情況,確保起重機能夠安全、穩定地進行高強度的吊運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