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款智能飛行救援艇:水域救援科技新標桿
當洪水圍困孤島、落水者危在旦夕,您需要的不僅是一艘船,更是 “空中飛翼 + 水上蛟龍” 的雙重救援力量! 一款以 “垂直起降、智能導航、全地形適應” 為核心的水域救援裝備 ——升級款智能飛行救援艇,正以 “科技新標桿” 的姿態(tài),重新定義水域救援的效率與安全標準。
-
涵道風扇推進系統(tǒng):
搭載 4 組矢量推力風扇,實現(xiàn)零跑道垂直起降,可在直徑 3 米的狹小空間完成起飛,適應城市高樓、峽谷河道等復雜環(huán)境。
-
飛行模式切換:
空中時速150km/h,水面航速60km/h,比傳統(tǒng)沖鋒舟快 5 倍,搶在黃金救援時間抵達現(xiàn)場。
-
水陸兩棲變形:
一鍵切換飛行與水上模式,機翼自動折疊,船體展開后可承載800kg 物資或6 名受困者。
-
地形掃描系統(tǒng):
毫米波雷達 + 激光測距儀,實時生成三維地形模型,自動規(guī)避高壓線、障礙物等風險。
-
動態(tài)數(shù)據(jù)融合:
整合氣象、水文、地形數(shù)據(jù),生成優(yōu)救援路線,例如:從 A 點到 B 點,自動選擇 “飛行 + 水面航行” 混合模式,縮短 30% 救援時間。
-
應急避障:
突發(fā)障礙物時,系統(tǒng)0.5 秒內完成航向調整,避免碰撞事故。
-
多光譜成像儀:
白天可見光 + 夜間紅外成像,500 米半徑內精準識別水面漂浮物、人體輪廓,誤報率 < 1%。
-
水下聲吶系統(tǒng):
可探測10 米深水下目標,定位溺水者位置,指導救援人員打撈。
-
5G 遠程控制:
操作人員在指揮部即可操控設備,實時回傳現(xiàn)場畫面,支持多艇編隊協(xié)同救援。
-
無人機聯(lián)動:
釋放搭載救生圈的無人機,精準投放到受困者位置,實現(xiàn) “空中 - 水上” 立體救援。
場景類型
|
傳統(tǒng)救援方式
|
升級款智能飛行救援艇
|
孤島被困
|
沖鋒舟需繞行淺灘,耗時 2 小時
|
垂直起降飛越障礙,15 分鐘抵達孤島
|
城市高樓受困
|
云梯車高度受限,救援延遲
|
空中懸停投放救生索,5 分鐘轉移頂樓受困者
|
溺水者打撈
|
蛙人搜索效率低,風險高
|
水下聲吶定位后,機械臂精準打撈,成功率 100%
|
防汛物資運輸
|
車輛繞行耗時,道路易被沖毀
|
空中運輸 500kg 沙袋,30 分鐘完成堤壩加固
|
項目
|
參數(shù)
|
行業(yè)對比
|
尺寸(長 × 寬 × 高)
|
6.5m×3.2m×2.8m(展開)
|
同級別優(yōu)機動性
|
最大載重
|
800kg(水上)/500kg(空中)
|
比傳統(tǒng)救援艇多載 300kg
|
續(xù)航時間
|
水面 10 小時 / 空中 2 小時
|
支持長時間連續(xù)作業(yè)
|
抗風浪等級
|
6 級(蒲福風級)
|
適應 90% 水域救援場景
|
-
效率提升:
單次救援時間縮短70%,單位時間覆蓋面積擴大5 倍。
-
風險降低:
減少救援人員涉水作業(yè),避免溺水、墜機等傷亡事故。
-
成本節(jié)省:
全生命周期成本比進口同類產品低40%,油耗僅為直升機的1/10。
案例 1:2024 年長江流域抗洪
在荊州段救援中,智能飛行救援艇搭載熱成像儀,夜間精準定位3 名落水者,并投放救生圈成功救援,獲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通報表揚。
案例 2:重慶山體滑坡
設備空中懸停20 分鐘,通過機械臂轉移12 名重傷員至安全區(qū)域,創(chuàng)造 “零傷亡” 救援奇跡。
升級款智能飛行救援艇,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水域救援的 “空中堡壘”。 它以 “垂直起降、智能導航、立體救援” 三大核心優(yōu)勢,讓救援從 “望水興嘆” 變?yōu)?“空中制勝”。
選擇新一代智能飛行救援艇,就是選擇用未來科技守護生命安全。 讓我們以 “科技新標桿” 之姿,為水域救援注入硬核力量,讓每一次險情都有更溫暖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