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實現原理
雙機協同架構
中繼機與作業機分工:一架無人機作為高空信號中繼平臺(飛行高度可達4800米),另一架作為低空作業機,通過L波段通信鏈路(50-100公里覆蓋范圍12)維持實時數據傳輸。中繼機保障作業機在復雜地形(如山谷、密林)中仍能保持與指揮中心的通信。
空中組網能力:支持多機編隊飛行,通過自主規劃的通信網絡,實現火場視頻、熱成像數據、坐標定位等信息的無縫回傳。
快速響應機制
當火情被衛星或偵cha設備發現后,雙機組合可立即部署:中繼機迅速升空建立通信通道,作業機攜帶滅火彈、物資拋投裝置等載荷(最大載重70kg1)直達火點,最短時間內完成火源定位和滅火劑投放。
二、核心優勢
突破地理限制
在無公網信號的偏遠區域(如高原、森林),通過中繼機實現超視距通信,作業機可低空抵近火場(飛行半徑150公里1),解決傳統救yuan"夠不著、上不去"的難題。
多功能任務集成
滅火能力:搭載滅火彈拋投系統(精度達激光測距級)和高壓泡沫噴射裝置,可遠程打擊懸崖火、溝谷火等危險火源。
輔助救yuan:同步執行照明(LED探照燈)、喊話指揮、物資運輸(索降器)、三維火場建模等任務。
安全性與效率提升
減少消防員直面火場的風險,通過熱成像吊艙(360倍變焦)實時監測罐體溫度、火勢走向,為撤離路線規劃提供數據支持。
雙機協同模式下,續航時間延長至4-5小時,覆蓋更大范圍的火場巡查和持續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