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防護領域,森林火災一直是嚴重威脅森林生態系統安全的重大災害。傳統滅火方式在面對大面積、復雜地形的火災時,往往存在響應速度慢、作業效率低等問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多機協同滅火無人直升機應運而生,以其獨特的多機協同模式和先進的技術性能,為高效能森林防護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成為守護森林的堅固防線。
強大的單機性能奠定協同基礎
每一架滅火無人直升機都堪稱性能卓越的 “森林衛士”。以河北五星 “?紅色之鷹” 系列為例,其搭載全自主研發的國產水平對置水冷雙缸活塞發動機,功率強大,體積小巧且油耗較低。這一動力系統賦予無人直升機強勁的飛行能力,最大飛行速度可達 100 公里 / 小時,能夠快速抵達火災現場,搶占滅火先機。
在續航方面,該系列無人直升機表現出色。內置油箱為 10L,外掛載油箱為 30L,在 50 公斤載荷情況下,最大續航時間超過 3 小時。若進一步優化載荷,續航時間可大幅延長,部分型號甚至能實現 10 小時以上的超長續航,確保在長時間的滅火作業中持續提供支持。其強大的載重量也是一大亮點,最大工作載荷大于 45 公斤,可攜帶大量滅劑、滅火彈以及各類監測設備,滿足不同滅火任務的需求。
此外,滅火無人直升機具備優秀的環境適應能力。工作溫度范圍在 - 20°C 至 50°C 之間,無論是嚴寒的北方森林,還是炎熱的南方林區,都能正常作業。抗風能力達到 6 - 7 級,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依然能夠保持穩定飛行,執行滅火任務。尾旋翼采用可折疊電動尾旋翼結構,不僅方便收納運輸,還能在復雜的森林環境中靈活穿梭,靠近火源進行精準作業。
多機協同,構建高效滅火體系
多機協同滅火無人直升機的核心優勢在于多機之間的協同作業能力。通過先進的通信技術和智能控制系統,多架無人直升機能夠實現緊密配合,形成一個高效的滅火體系。
在火災階段,多架搭載不同監測設備的無人直升機同時出動。部分配備高清可見光攝像頭和熱成像儀的無人直升機,利用其 360 倍(30 倍光學 + 12 倍電子變焦) + 8 倍電子變焦熱成像功能,在高空對火災區域進行全方位掃描。熱成像儀能夠在煙霧彌漫的環境中,敏銳捕捉到高于環境溫度的火源,將火源位置、火勢大小等信息實時傳輸回指揮中心。同時,搭載激光雷達的無人直升機對火災周邊地形進行快速測繪,構建三維地形模型,為后續的滅火決策提供詳細的地理信息。多機協同,大大提高了火災信息獲取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為制定科學合理的滅火方案提供有力依據。
進入滅火作業階段,多機協同優勢更加明顯。一些無人直升機攜帶滅火彈拋投系統,根據指揮中心的指令,精準飛抵火源上方。通過先進的瞄準裝置和定位系統,將滅火彈準確投放到火源核心區域,利用滅火彈爆炸產生的強大沖擊力和滅火劑,迅速壓制火勢。而另一些配備滅劑噴灑設備的無人直升機,則在周邊區域低空飛行,均勻噴灑滅劑,形成一道隔離帶,阻止火勢蔓延。在整個滅火過程中,各架無人直升機通過 50 公里圖數一體電臺保持實時通信,根據火勢變化及時調整作業策略,相互配合,高效完成滅火任務。
實戰應用,彰顯卓越效能
多機協同滅火無人直升機在實際森林防護工作中,已展現出卓越的效能。在某次大型森林火災中,火勢在復雜的山區迅速蔓延,傳統滅火力量難以快速抵達部分偏遠著火點。多機協同滅火無人直升機緊急出動,多架無人直升機組成的編隊率先升空,快速對火災區域進行全面。在短時間內,便將詳細的火情信息和地形數據傳回指揮中心,為消防部門制定滅火方案提供了關鍵依據。
隨后,滅火編隊迅速展開行動。攜帶滅火彈的無人直升機精準投放滅火彈,對火勢較大的區域進行重點打擊;噴灑滅劑的無人直升機緊密配合,在火勢邊緣形成有效的隔離帶。經過數小時的多機協同作戰,原本肆虐的火勢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終成功撲滅大火。此次實戰充分證明,多機協同滅火無人直升機能夠顯著提高森林火災的滅火效率,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為森林資源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多機協同滅火無人直升機憑借強大的單機性能和高效的多機協同作業能力,為高效能森林防護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在未來的森林防護工作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推廣,相信多機協同滅火無人直升機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守護、維護生態平衡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