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問我,為什么你對有治療作用?我打一個比方,病人受到病毒侵襲后,肺泡損傷脆弱得好像一個“泡了水的面包”,經不起重力的沖擊。這時,假如再使用高壓呼吸機,這個脆弱肺泡就吃不消了。而氫氧混合氣的吸入,能改善氣道阻力,同時增加氧氣彌散度和氧流量,改善呼吸困難癥狀。許多家醫院抗擊疫情的臨床效果證明,請我出場,不僅可以提高患者氧氣的吸收,氫分子還有強大的能力,可以預防病毒引發的急性炎癥導致的多器官衰竭。 圖片來源:解放日報電子版截圖 我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的治病能力還具有廣泛前景。廣東的徐克成教授出了一本書,書名叫《氫氣控癌 》。他提出了一個令我身價百倍的課題“氫氣醫學”。吳孟超 院士對《氫氣控癌》的評價是:“這是腫瘤康復的一場顛覆性探索”。他用帶有感情色彩的話說,一個“控”字,用得太好了。我開了一輩子“刀”,最大的感受是對腫瘤僅僅用“刀”去“殺”去“抗”不行,還要去“控”,讓癌細胞“老老實實”“規規矩矩”“改邪歸正”。湯釗猷 院士打了一個很有趣的比方:癌癥患者好比一位溺水者。他拼命求生,如離岸一尺就將溺斃,這時,如果有路人走過,拉他一把,他便得救,所以不要小看這輕輕一拉的作用。這個比方說得太確切了,我就是站在岸邊愿意對癌癥患者拉一把的路人。 我能控癌的科學原理,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還在做進一步探索。但早在40多年前,全球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已做過發布,引用高壓氫和氧的混合氣體有效地控制了癌腫??上н@個消息在當時沒引起人們的注意。2008年,日本又有報道說富氫電解水對人的舌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這篇報道同樣沒有引起醫學界的注意。這可能是因為不少人認為我的出身太平凡、頭腦太單純,只是一種氣體,不大可能對癌癥這種“不治之癥”起治療作用。直到近幾年,一些醫現我的確具有抗氧化和癥作用后,我這種不要花大筆錢就可以得到、取之不盡的天然東西,值得做進一步的氫氣控癌臨床研究。 不過,我還是要說明,我具有生物醫學的作用,但“地位”絕對不及我的兄弟氧氣;氧氣是老大,我是老二;我的醫療價值神奇,有待開發,但絕不是萬能藥。請不要夸大我的作用。我不能直接殺死癌細胞,只能屬于“改造”癌細胞。在處理癌癥的全過程中,我不是主力,而是“輔力”。我承擔著對生命全過程的一種呵護作用。至于需要我服務的病人如何吸氫,是需要醫生的專業指導的。我在這里就不多說了。